视频:刘思怡
央广网重庆3月27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廖冰)城市驿站、健康小屋,让社区生活便捷宜居;一张便民服务卡在手,生活大小事轻松搞定;智慧平台赋能,指尖轻点即享全方位服务……近日,重庆市全面启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工作。以社区为基点,在15分钟里,能够尽享养老、医疗、教育等高品质生活服务,美好生活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创新服务提质 助推社区共融共生
“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在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春日午后的阳光,如丝绸般柔和,穿过树枝和居民楼,洒在社区的林荫道上。居民冯文初正坐在“城市驿站”里的休闲长椅上,享受着这份午后惬意。与以往垃圾集中存放散发臭气、蚊蝇乱飞的场景截然不同。这座于2025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城市驿站”,正以创新的“垃圾分类+城市更新”模式,重塑着社区的环境与生活。
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里,时尚环保的“城市驿站”(央广网发 刘思怡 摄)
驿站内,智能杀菌除臭机、排风扇以及灭蝇灯等设备一应俱全,环境干净整洁,彻底告别了往日垃圾堆放的臭味和苍蝇蚊子的困扰。驿站外,贴心地设置了便民区,饮水、休息一步到位,为居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冯文初在民主村生活了几十年,对“城市驿站”的变化赞不绝口:“现在这里既干净又实用,我们可以随时来这里喝水、休息,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不仅如此,在医疗服务方面,民主村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站的“健康小屋”与“九龙坡云医院”平台紧密相连,实现了老年病专家的“云坐诊”。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享受到远程医疗服务的便利。同时,平台还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专业护士上门服务,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照护。
居民们在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取药(央广网发 刘思怡 摄)
此外,社区食堂更是为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到饭点,人气爆棚。食堂里,菜品丰富多样,价格实惠,成了居民们日常聚餐的新选择。
积极围绕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九龙坡区全力打造一个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示范基地,全面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的要求,以“五新”标准扎实推进民主村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改革。如今,这个服务圈已经精准服务了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6.6万居民,群众满意度高达98%。
居民们在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悠闲散步(央广网发 刘思怡 摄)
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里的“坝坝茶”(央广网发 刘思怡 摄)
创建“五宜”新场景 满足多元生活需求
走进江北区渝北社区,一张小小的便民服务卡成为了居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
“以前想要修补个衣服,总得满大街找游摊,现在有了便民服务卡,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居民陈昌英正拿着手中的便民服务卡,向邻居们分享她的新体验。原来,前几天她正是通过这张卡片,轻松解决了修补衣服的问题。
随手翻开一份便民服务清单,上面清楚罗列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托育服务、就业创业、小修小补等近百条信息,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渝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渝北社区正聚焦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打造“五宜”生活新场景。为让居民更加可感可及,观音桥街道特别针对居民高频需求,把服务内容整理出来,印制了便民服务卡。
江北区渝北社区印制的便民服务清单和便民服务卡(央广网发 渝北社区供图)
在设施改造方面,渝北社区也下足了功夫。每天早上,居民周黎明总是喜欢到北仓逛逛,沿着社区小路漫步锻炼身体。她对社区的设施变化感受最深:“以前社区里设施老旧,环境也不太好,现在经过改造,道路平整了,还新增了健身器材,让我锻炼更方便了。”
江北区渝北社区改造的运动场地(央广网发 渝北社区供图)
社区内设施完善,服务多样。多所学校满足了居民的就学需求,“北仓青年夜校”的开设则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在养老服务方面,社区配备了多个就医场所和专业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此外,社区还经常举办各类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在这里,每一张便民服务卡都是社区对居民承诺的践行;每一次设施改造、每一个服务项目的提升,都是社区对居民幸福生活的追求。
智慧平台赋能 轻松实现“指尖上的便利”
“如何把流程打通,让居民办事更方便,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内,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杨建清等相关负责人正对着可视化指挥大屏,商讨智慧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方案。
指挥中心内,数据流转,指令下达,统一指挥资源,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这里,通过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了对社区治理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智能手环连接终端,时刻守护老人健康防走失;老旧小区加装烟雾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烟雾事件精准处置;网格员巡查到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一键上报”30分钟得到解决……
渝中区石油路街道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央广网发 刘思怡 摄)
石油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依托智慧石油系统迭代升级,打造了15分钟高品质生活智慧服务圈。定位落图了教育、医疗、养老等八类服务阵地,上线了65家企业资源,开发了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场景应用。现在,居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政务服务、便民查询、智慧医疗、生活缴费等39类高频生活服务事项。”
“手机一点,菜就送到家!”居民邱秀珍兴奋地说。社区智慧平台让买菜变得如此简单,大数据分析还确保社区食堂菜品贴合居民口味,让居民们吃得放心、满意。外卖员廖泽萌也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社区食堂价格实惠,8荤4素只要11.9元。还给我们设了驿站,休息、充电都方便,真是考虑得太周到了!”
外卖骑手体验渝中区石油路社区“骑手友好街区”的锻炼设施(央广网发 雷裕婷 摄)
此外,社区还精心打造了多功能社区综合服务体,提供助餐助行、医疗康养、文化娱乐等一站式多元化服务,满足居民们的各种需求。智慧平台更是助力社区治理,实现各类事件的高效处置,让居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石油路社区,正以智慧为引擎,绘就便民生活的绚丽图景。
“缺什么,补什么” 优先解决群众高频急需服务需求
目前,重庆市首批启动的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江北区渝北社区、渝中区石油路社区等3个试点生活圈,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和居民高频服务事项,结合区域发展本底和人口年龄结构特点,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度为落脚点,闭环推动提升服务质效,成效初显。
下一步,重庆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还会怎样有效推进呢?
“我市将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扩面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生活圈总体布局,超前谋划服务功能,科学安排业态配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先解决好群众高频急需服务需求,统筹基层治理、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提升圈层,做到“一圈一策、多圈合一、一圈多能”,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将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努力把“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打造成为畅通经济微循环、服务保障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为共同推动实现“人民城市”建设提供重庆样板和智慧,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在重庆,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治理正不断放大,“15分钟”不再仅仅是时间刻度,而是丈量生活品质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