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上的“零添加”
真的可以相信吗?
配料表好复杂看不懂肿么办?
尤其对于有体重管理
和健康需求的消费者来说,
真的很不方便
别担心,这些问题正在解决↓↓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针对消费者特别关心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均有明确规定。
“不添加”“零添加”真的更健康优质吗?此前,一些食品标签上的信息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以果汁饮料为例,食品标签上写着“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的一种,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不添加蔗糖”绝不等于不含糖,但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因此,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此外,根据新标准,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如燕窝月饼需标示燕窝的含量。
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食物过敏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为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此次公布的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介绍,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方式强调,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
“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以后可以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朱蕾表示。
新版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强制标示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邓陶陶介绍,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完善营养标签,方便消费者根据需要控制能量、脂肪、糖等的摄入。
邓陶陶介绍,为引导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和饮食健康消费,新标准还允许企业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营养标签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可以使用消费者熟悉的油和盐替代脂肪和钠,用“卡”替代“千焦”,也可以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宝塔图形和核心推荐条目来宣传合理膳食和“三减”。
内容来源:新华社,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