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戏剧日
2025.3.27
世界戏剧日是由国际戏剧协会于1961年创立的全球戏剧盛事,自此每年的3月27日便成为国际戏剧协会全球各中心以及世界各地戏剧界人士共襄盛举的日子。
首届世界戏剧日庆典于1962年举行,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国际戏剧协会都会推选一位在戏剧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艺术家,请他们分享自己对戏剧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
今年,国际戏剧协会邀请到当代希腊著名戏剧导演、教育家、作家提奥多罗斯·特佐普洛斯为2025年世界戏剧日撰写献辞,以此向全球戏剧人献上他对戏剧的深刻思考与诚挚期盼。
2025年世界戏剧日致辞
3.27
致辞人:提奥多罗斯·特佐普洛斯
戏剧能否聆听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出的求救之声?这个世界充斥着贫困潦倒的人民,他们被虚拟现实的牢笼囚禁,被令人窒息的私人空间禁锢,他们生活的各维度都被控制与压迫,像机器一般麻木生存。
戏剧是否对生态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大规模丧失、海洋污染、冰盖消融、森林火灾频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环境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是否能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发挥积极作用?尽管戏剧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着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但面对这些问题却显得力不从心。
戏剧是否对21世纪所塑造的人类境况感到忧虑呢?在这个时代,公民被各种利益、媒体网络和舆论机构所操纵。社交媒体虽为人类通讯提供了便利,也为逃避当面沟通提供了借口,因为它使人与他者得以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对他者、对异己者、对陌生者的普遍恐惧感,深深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戏剧能否在不顾虑流血与伤痛的情况下,实现其工作坊的职能,使差异可以和谐共存?
正是流血与伤痛促使我们重构神话。正如海纳尔·米勒(Heiner Müller)所言:“神话是一个集合体,是一台总能连接上新异装置的机器。它传递着能量,直至其加速度将整个文化领域引爆。”
剧场的聚光灯是否能聚焦社会之痛,而非误导性地沉迷于自我陶醉之中?
这些问题没有定论,因为戏剧正是因这些未解之题而得以长存。
这些问题由狄俄尼索斯引发,从他的诞生之地启程,穿越古剧场的乐池,历经烽火连天的岁月,继续着无声的流亡之旅,直至今天的世界戏剧之日。
让我们凝视狄俄尼索斯的眼眸——这位戏剧与神话的狂欢之神。他跨越时空,联结着往昔、当下与未来。他是宙斯与塞墨勒接力孕育的奇迹,是出生两次的孩子,是流动身份的化身。他兼具女性与男性的特质,愤怒与仁慈并存,神圣与兽性交织。他徘徊在理智与疯狂、秩序与混沌的临界点,是生死边缘的杂技大师。狄俄尼索斯提出了一个根本的本体论之问:“一切缘何存在?”这一问题引领着创作者不断深入挖掘神话的根源,探索人类谜题的不同维度。
我们亟需新的叙事手段来承载记忆,孕育出新型的道德与政治责任。
致辞人简介
提奥多罗斯·特佐普洛斯,当代希腊著名戏剧导演、教育家、作家,阿提斯剧院(ATTIS Theatre)创始人、艺术总监,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发起人、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65年起他在雅典学习戏剧,70年代后前往布莱希特创建的柏林剧团学习。1985年,他在希腊德尔斐创办了阿提斯剧院,并摸索出训练演员的“有机动力法”,在演员的身体极限与自然之中寻找平衡。职业生涯至今,他具有强烈肢体感与视觉元素的剧场艺术始终围绕着古希腊悲剧展开。
他曾在希腊国内外执导了一系列以古希腊悲剧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其中早期的导演作品包括:布莱希特的《面包店》(1977年)、布莱希特的《马哈哥尼城的兴衰》(1977年)、 斯瓦沃米尔·莫罗热克的《喜事》(1978年)、让-保罗·萨特的《禁闭》(1980年)等。阿提斯剧院时期,他的导演作品主要有:《波斯人》(2003年)、《埃阿斯:狂怒》(2004年) 、《最后的面具——失败》(2006年)、《俄狄甫斯王》(2006年)、《卡珊德拉》(2007年)。
图文来自|国际戏剧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