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青年·大理 | “守艺人”董建华:燃了600年的窑火,生生不“熄”

开栏语


他们,是西部计划中跃动的“志愿红,在村寨巷陌传递温暖;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藏青蓝,用脚步丈量平安的尺度;是穿梭于洱海生态廊道的“青绿使者,以科技为笔描绘山水画卷;更是扎根阡陌的“新农人,让智慧农业在古村落抽穗扬花。他们,将炽热理想浸染成苍洱间的奋斗底色。


他们,让百年老宅在咖啡香中苏醒,用数字技术重构扎染工坊的经纬,将国际视野注入千年茶马古道。从投行精英变身民宿主理人,从硅谷工程师转型为智慧农业创客。他们,跨越山海追梦而来,用多元文化让传统与创新在苍洱之间破界共生,正将异乡的故事续写成新的大理叙事。


当本土根系与外来养分深度交融,便生长出更具韧性的年轻力量。大理融媒联合共青团大理市委近期推出【青年·大理】专栏,以全媒体视角捕捉青春群像,见证青年与大理的同频共振。今日推出第八期《青年·大理 | “守艺人”董建华:燃了600年的窑火,生生不“熄”》。

“如果我不做,那这项手艺就没人了。”谈起为什么会回到家乡传承土陶技艺时,董建华这样说。


图片


董建华是凤仪镇敬天村人。从明代起,敬天村的居民便挖土筑窑烧陶,至今,敬天村烧窑制陶已经有600年历史。过去,敬天村是滇西地区陶器生活用品的主要制造基地,董建华的父亲董成是村里制陶、烧陶的一把好手,他从小看着父亲捏胚,烧窑,那一炉炉窑火是他炽热而深刻的记忆,“我小时候山头上很热闹,有一百多户人家都是做土陶的。”


图片

董建华与父亲董成


陶器的造型与色彩是董建华最早的艺术启蒙,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董建华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5年初中毕业,他进入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专业,并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0年毕业后,他在昆明成立了艺术公司。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村里做土陶的人越来越少,2013年回到敬天村时,加上父亲,村里就剩下四个老人还在做土陶。”曾经熊熊燃烧的窑火就快熄了,董建华决定放弃昆明的事业,回村传承土陶技艺。


图片

村中坍塌的龙窑


2014年,董建华再次开启创业之路,他在家里的老窑旁创办了占地5亩的新陶坊。“那时候村里没有公路,我每天用背篓把吃的、喝的、材料背上山,做好的陶再背着下山。”回忆起创业初期,董建华十分感慨,“村里也有人会跟我妈说,一个大学生在昆明发展得好好的,回来做这个干什么,不能养活人,也没有出路。”


但董建华从没有过动摇,他觉得,土陶不是没有出路,只是现有的产品和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要做出改变。


过去,村里做的最多的是水缸、酒壶、腌菜罐以及土碗土碟等生活用品,董建华结合自己的艺术专业,将书法、绘画以雕刻的方式融入传统土陶,创新制作出雕花刻字的笔筒、花瓶、功夫茶具等,实现了陶器从生活用品到工艺品的华丽转身,打造出独有的产品特征。


图片

图片


他自己也不断学习新的土陶制作技艺,电窑烧制、气窑建造与烧制、小型无烟柴窑建造与烧制等,他都得心应手,并且创作了许多造型独特、色彩丰富的土陶文创,跨界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深受年轻群体欢迎。


图片

图片

图片


敬天土陶渐渐有了名气,董建华紧跟市场趋势,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的运营方式,吸引了许多陶艺爱好者、学习者前来。不论是五十多岁才开始接触土陶的阿嬢,或是来自各地高校的年轻人,只要是真心热爱的,他就愿意倾囊相授。


图片


图片


在他不断努力下,当年的小陶坊成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那个凭着一腔热爱回到家乡的小伙子,也成为土陶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敬天村的土陶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图片


但董建华明白,技艺的传承发展,永远不能舍弃的是文化和根脉。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他从没丢下老手艺。


董建华仍然传承着泥条盘筑制胚、龙窑烧陶的传统技艺。


图片


他家的龙窑建在敬天村后山山坡上,是父辈建造的。龙窑长约30米,窑头位于坡下,窑尾位于坡上,烧柴时可利用热气自然向上流动的原理加热整个龙窑内部。“龙窑内温度能够达到1250℃,一次能烧制3000多件陶器,烧一次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火势和风向的差别会导致陶器产生不同的窑变,一窑烧出来的东西都会不同。”董建华介绍。


图片

龙窑在烧制时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对自然窑变的生动诠释,也是传统手工制陶艺术最具魅力的地方。


图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敬天土陶,曾经离开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做起了土陶,那束即将熄灭的窑火,又旺了起来。


图片


“现在我们大理陶的名气已经有了,但是没有一个展示大理地区土陶技艺和文化的博物馆,土陶的生产线也没有建立起来,下一步我想围绕这些做些事情”董建华说,他想让燃了600年的窑火更旺,生生不“熄”。


记者:韩玉婷 赵志伟

编辑:向红玉

主编:李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不肝不氪,武将招降+养成!经典三国,全靠智商策略获胜!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