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8

评论

14

2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自然》颠覆认知:胖了,就感受不到美食的快乐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70字,阅读需5分钟

1.《自然》杂志发表新研究,发现随着肥胖的发生,美食能激发的快乐程度意外地会不断下降。

2.研究发现,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小鼠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影响个体对食物的愉悦和奖赏感受。

3.通过恢复肥胖小鼠的神经降压素水平,可以恢复他们对美食的兴趣,甚至降低体重。

4.这些新发现有望为肥胖治疗提供全新的靶点,精准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降压素水平以改变肥胖个体的进食行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享用美食是日常生活中缓解压力、获得愉悦度的重要方式。每当细腻柔软的蛋糕、外酥里嫩的炸鸡进入口腔后,就能迅速激发大脑多巴胺的释放,让人从心底感到快乐。不过,快乐也并非没有代价,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通常会造成体重增加和肥胖。

但是当个体已经长胖后,吃美食是否还能拥有曾经的快乐程度呢?有的人可能觉得无论体重如何,吃饭带来的快乐是不会减退的,因此才会越来越胖。但根据《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随着肥胖的发生,美食能激发的快乐程度意外地会不断下降。也就是说,长期食用高脂、高糖的食物,反倒会让人丧失进食的乐趣。

图片

“你可能只是因为习惯或者无聊而选择继续进食,而不是真正享受进食。”研究的第一作者Neta Gazit Shimoni博士解释道。他和同事在新研究中发现,当小鼠处于高脂饮食条件下,会减少特定脑区神经降压素的水平,这种变化会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下降,从而影响个体对食物的愉悦和奖赏感受。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实验中,研究者首先将小鼠分成了两组,一组为常规的正常饮食,一组为高脂饮食。毫不意外,高脂饮食组的小鼠摄入了更多的食物,体重迅速增加。随后,他们将所有小鼠放置在了一个充满巧克力、花生酱、黄油的区域,这意味着小鼠无需任何付出就能尽情享用各种美食。

然而,作者发现原本在高脂饮食下长胖的小鼠,竟然没有对美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反倒是那些一直接受正常饮食小鼠胃口大开,对所有的美食来者不拒。

图片
▲长期高脂饮食会降低小鼠对美食的兴趣(图片来源:原始论文[1])

为了弄清为何小鼠会产生这种反常现象,研究者通过光遗传学控制了从伏隔核侧部(NAcLat)到腹侧被盖区(VTA)的神经回路。伏隔核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愉悦感、动机行为密切相关,而VTA则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聚集地。因此这一神经回路与食欲的愉悦感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刺激正常饮食小鼠的NAcLat/VTA大脑回路,可以促进它们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但肥胖小鼠对这种刺激没有明显反应。这表明这一回路的活性在肥胖小鼠中显著下降了,这也是它们对美食提不起兴趣的原因。

在对该回路神经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后,研究者发现肥胖小鼠的神经降压素的水平显著降低,这种神经肽也积极参与着食欲、情绪的调节。并且,研究者发现神经降压素可以作用于VTA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刺激神经元活动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

图片
▲恢复神经降压素水平可以恢复小鼠对美食的兴趣(图片来源:原始论文[1])

当肥胖小鼠的神经降压素减少,NAcLat/VTA大脑回路的活性也随之下降,最终破坏了奖赏系统对高热量食物的敏感性。作者发现,将肥胖小鼠放置在正常饮食条件下2周后,大脑中的神经降压素就基本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再让小鼠进入美食环境后,它们的胃口明显要比之前更大,小鼠的焦虑症状也有所降低。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肥胖小鼠回到笼子之后食物总消耗量却有所降低,体重竟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让神经降压素恢复正常,可以恢复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尽管它不能让个体绝对免于肥胖,但能有助于控制饮食行为。”研究通讯作者Stephan Lammel教授表示。

这些新发现也有望为肥胖治疗提供全新的靶点,或许研究者只需要精准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降压素水平,就能够改变肥胖个体的进食行为,悄悄地帮助他们降低总体热量摄入水平。这也是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参考资料:
[1] Changes in neurotensin signalling drive hedonic devaluation in obesity. Nature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748-y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