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3月,锂电行业呈现需求与技术双线驱动的特征,中国及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延续高增长。
2.储能领域表现尤为亮眼,1-2月国内累计装机量同比+58%,与此同时,锂电材料价格分化显著。
3.由于低库存水平、各国新能源车补贴加码,以及中美欧储能需求共振,锂电产业链排产延续增长。
4.另一方面,硫化锂技术路径突破专利封锁,成本有望降低,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5.企业加速布局全球化与新技术,如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获批,海辰储能冲刺港股IPO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3月,锂电行业呈现需求与技术双线驱动的特征。中国及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延续高增长,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提升79.6%;储能领域表现尤为亮眼,1-2月国内累计装机量同比+58%。与此同时,锂电材料价格分化显著,电解钴月内涨幅近60%,带动正极及电芯环节价格上行,而电解液原料则因成本下降出现跌价。行业排产维持高景气,3月电池、碳酸锂等环节排产同比增幅超70%,硫化锂等新技术路径的产业化进程加速,进一步推动行业格局重塑。
一、新能源车与储能市场双轮驱动
中国与欧洲需求强劲,政策支撑效应显著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82.9万辆,渗透率提升至47%,主要受益于补贴政策刺激及低基数效应。欧洲十国同期销量19.9万辆,同比+27%,其中意大利因税收优惠拉动销量同环比均超100%。相比之下,美国市场表现疲软,2月销量同比仅增6%,特斯拉连续4个月负增长,或与联邦补贴退坡及能源政策调整相关。
储能装机量超预期,价格止跌回升
1-2月,国内储能累计装机11GWh,同比+58%,显著高于全年预测增速;美国1月储能并网0.6GWh,同比+73%。与此同时,储能系统价格出现反弹,2月国内2h储能系统中标价环比上涨15%至901元/Wh,反映下游需求回暖及成本压力传导。赣锋锂电等企业年内累计入围超19GWh储能项目订单,头部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排产高增印证行业景气度
3月锂电产业链排产延续增长,碳酸锂、电池环节排产同比增幅超70%,正极、隔膜等材料同比增幅达30%-60%。景气度支撑因素包括低库存水平、各国新能源车补贴加码,以及中美欧储能需求共振。
二、技术革新与成本优化并行
硫化锂技术路径突破专利封锁
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高成本与专利壁垒的双重挑战,硫化锂成本占比达70%。国内企业通过固相法工艺优化,绕开日韩企业主导的液相法专利,降低对高价原料的依赖。随着规模化生产推进,硫化锂成本有望从500万元/吨高位回落,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材料价格分化,钴价拉动产业链涨价
3月电解钴价格涨幅近60%,推动三元正极及电芯环节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尚存顺价空间。负极原料低硫石油焦价格月内回落21%,负极环节完成成本传导。电解液价格受六氟磷酸锂、DMC跌价影响,环比下降6%-7%,反映上游原料供需宽松。
企业加速布局全球化与新技术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获批,募资将用于匈牙利基地等海外产能建设,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海辰储能冲刺港股IPO,2024年以35.1GWh出货量位列全球储能电池第三,海外收入占比提升驱动盈利改善。此外,永兴材料等企业通过“特钢+锂电”双主业策略,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维持业绩韧性。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