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5)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ORAL VACCINATION OF WILDLIFE AGAINST RABIES 

前记:

人类狂犬病的99%以上来源于狗。只要实现了狗群中狂犬病的彻底消除,就能确保人类狂犬病的彻底消除。

2015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联合提出了到2030年在全球实现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零死亡Rabies: Zero by 2030的战略目标。我国政府也承诺将在2030年全面消除本土狂犬病。

由于狂犬病毒在多种野生动物中持续传播,难以通过疫苗接种或隔离彻底消灭对狂犬病目前设立的目标只能是消除而不是根除只能是要求人类及其主要传染源--狗中将狂犬病彻底消除

在猫狗和人群中除狂犬病以后,仍然存在从野生动物输入狂犬病的风险,仍需持续监测野生动物和猫狗并采取防控措施,如发现突发的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狂犬病的个别病例,要及时在周边的猫狗和人群中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以防疫情扩大。

理想状态当然是将狂犬病彻底根除,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探索在野生动物中消除狂犬病的可行方法。

以下综述论文概述了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见参考文献)。

该综述论文的7位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狂犬病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德国和韩国。其第一和通讯作者是美国的Charles E. Rupprecht博士,他是目前在世的全球最著名的狂犬病专家,是过去三十年全球在狂犬病研究方面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曾于2021年获得国际兽医卫生协会( International Veterinary HealthIVH)的狂犬病英雄奖(Rabies Hero Awards)(见相关博文)。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5)

 5.在各地理区域应用(REGIONAL APPLICATIONS) (续)

5.4. 美国(United States)(1)

        历史:尽管 ORV(口服狂犬病疫苗)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研究人员之手,但这一理念的付诸实施却是在欧洲和加拿大广泛使用之后才得以实现Baer 1988)。造成这一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应用此类疫苗的主要依据。在加拿大和欧洲,红狐是其他相关领域应用中的主要狂犬病毒RABV)宿主。然而,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与臭鼬skunks相比,红狐在美国不再是狂犬病毒疫苗的主要储存宿主,后来又浣熊raccoons取代 (Held et al. 1967; Kappus et al. 1970; Carey 1982; Carey et al. 1978; Gremillion-Smith and Woolf 1988; Davidson et al. 1992)此外,一位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感染了通过 MLV接种获得的狂犬病毒,这一事件中断了美国针对第一代 MLV (改良活病毒疫苗)作为ORV(口服狂犬病疫苗进一步的全国性研究工作 (Tillotson et al. 1977)。鉴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即缺乏针对红狐的市场以及与 MLV 的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替代的技术进步之后,才出现了较为认真的商业兴趣(Paoletti 1996 )。

20 世纪 70 年代末,浣熊raccoons狂犬病从东南部各州向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蔓延,这一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动力(Rupprecht and Smith 1994)。重组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可以构建 V-RG(重组痘苗-狂犬病毒糖蛋白)疫苗,作为使用MLV(改良活病毒疫苗)对野生动物进行ORV(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替代方案 (Wiktor et al. 1984, 1985; Rupprecht et al. 1986, 1988, 1992a, b, 1993)其明显的好处在于:在实验室测试的所有非专一食肉动物mesocarnivores中,V-RG(重组痘苗-狂犬病毒糖蛋白)疫苗口服有效,并且不会导致狂犬病。在 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目标物种和非目标物种的圈养研究证明了概念的可行性之后,1990 年至 1995 年期间,对 V-RG 疫苗实验性应用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证明其在野外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5. 20 世纪90年代在美国东部地区开展的针对野生物种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初步局部试点研究实例,使用的是重组痘苗-狂犬病毒糖蛋白疫苗

Location and date(地点和日期)Purpose (目的)Citation (来源文献

图片

        这些最初的小规模鱼粉聚合物圆柱体或立方体(后来重点采用涂覆聚氨酯的小)的现场试验表明,V-RG 疫苗在预防和控制浣熊狂犬病方面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疫苗在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这为疫苗获得许可(1994 年获得有条件地用于浣熊许可)提供了依据,并为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其他物种开展更大地理范围的运作铺平了道路(Maki et al. 2017)。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Charles E. Rupprecht,  Tore Buchanan,  Florence Cliquet,  Roni King, Thomas Muller,Boris Yakobson, and Dong-Kun Yang, 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60(2) : 241-284 , 2024, URL: https://doi.org/10.7589/JWD-D-23-00078.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