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司法局印发《合肥市司法局关于做好全市“法律明白人”培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法律明白人”培训全覆盖工作作出部署。
淮北市紧紧围绕“三个聚焦”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爱基层、懂法律、善治理”的乡村依法治理“尖兵”。
芜湖市司法局建立健全行政复议调解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宣城市司法局与安徽省农行信用卡中心开展工作交流座谈会,围绕深化金融创新发展领域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进行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
铜陵市铜官区司法局以“共建质量诚信体系 共筑满意消费环境”为主题,开展“3·15”主题系列宣传活动。
池州市横渡司法所联合市场监管所走进横渡镇敬老院,开展以“消费维权与防诈防骗”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全文如下:↓↓↓
涉企“挂案”动态清零 审慎适用强制措施
阜阳开展法治担当暖心护航行动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司法局牵头开展了法治担当暖心护航行动,通过法治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保障与服务,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心经营、放心发展,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态清零为企业“卸包袱”
行动开展以来,阜阳市对三年来涉企经济犯罪案件“挂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建立了详细的案件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实地督导等方式,确保“挂案”清理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排查出的2020年以来新增涉企“挂案”已实现动态清零,有效解决了案件久拖不决、企业长期背负诉讼包袱的问题,为企业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于生产经营活动。
“我们依法严厉打击虚假诉讼、职务侵占、串通投标、侵犯知识产权等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对重点涉企警情、案件实施一事多推、领导领办,确保案件快侦快办、依法严惩。”阜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严打涉企犯罪,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市场环境,保障了企业的公平竞争,增强了企业对法治的信心和对市场的预期。
善意执行为企业“添活力”
在办理涉企财产保全时,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点评估保全的必要性,以及保全方式对企业的经济影响,全面权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坚持审慎谦抑、严格适用、平等保护、有利生产经营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阜阳中院制定出台了《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全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指引(试行)》《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协调运行工作机制(试行)》等文件,规范保全流程,落实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精准适用惩戒措施。2024年以来,共对企业经营性资产“活封活扣”39次,引导达成长期执行和解,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挽救”和对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徽动执行+护航发展暖民心”专项行动中,阜阳法院系统促成了涉企执行案件和解202件,为被执行企业出具信用恢复证明51次,给予企业“补血复活”机会,帮助被执行企业重焕新生。
精准监督为企业“解难题”
阜阳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30条具体工作举措,统筹融合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开展涉经济犯罪刑事诉讼清理专项活动,对涉经济犯罪进行实时监督,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我们强化对涉企案件的专项监督,以实际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稳慎适用各类强制措施。”阜阳市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此外,阜阳市检察机关加强涉企财产执行监督,坚持每案必审,依法提出纠正意见,深化涉企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及时监督纠正因虚假诉讼不当执行、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等司法行为,为企业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诚信政府为企业“树信心”
阜阳市司法局制定了《阜阳市司法局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工作举措》,从加强涉企“红头”文件监管、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等十个方面发力,赋能阜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开展了法治担当暖心护航行动,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取得了显著成效。”阜阳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法治担当暖心护航行动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未来还将继续深化法治担当暖心护航行动,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质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以来,阜阳市司法局先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问题归集上报工作的通知》,成立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工作专班,加强工作协调调度,着力推动解决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合同协议履约中存在的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广泛征集存量问题线索,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推动分类化解,督促及时全面兑现履约或达成履行协议。2024年以来,共梳理归集问题239个,兑现金额4.8亿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文如下:↓↓↓
六安“小切口”立法护航大发展
近年来,六安市秉持“小切口、重实效、显特色”的立法理念,立足地方实际,聚焦民生关切,精准发力,以立法之笔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共出台18部法规规章,为六安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小切口,聚焦民生痛点。六安市将立法目光投向民生细微处,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针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隐患,出台《六安市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从充装到配送全流程规范,每年开展12次专项执法检查,隐患整改率达100%,让市民用气更安心。关注电梯安全,推出《六安市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同步推进老旧电梯改造,近150部老旧电梯得以更新,保障居民“上下安全”。
中安在线
全文如下:↓↓↓
马鞍山市印发2025年度普法责任清单
明确12项共性任务和58项个性任务
日前,马鞍山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2025年度普法责任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明确12项共性任务和58项个性任务,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全民普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清单》明确,2025年马鞍山市普法任务分为共性和个性任务两大类。其中,共性任务围绕全年普法工作重点,立足普法工作大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纳入重要学习宣传内容,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开展“法治四季·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大力推进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抓好移动新媒体普法宣传等作为重要任务推动开展,通过整合全市普法资源,织密普法责任网,推动全年普法重点工作落细落实。
个性任务将采取单位申报、集中评议、重点推荐等方式拟定,充分结合各部门职能和日常业务工作,量身定制普法任务清单,在保证清单科学可行的同时,重点突出部门普法特色,如市文旅局将法治宣传纳入公益性文化演出,将法治作品创作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
据悉,通过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我市将进一步整合全市普法资源,深挖各部门普法潜能,引领全市普法力量向重点普法工作汇聚,多举措激发全社会普法活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