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3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电力设备行业观察:电网投资增长33.5%;新型储能技术加速突破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57字,阅读需4分钟

1.2025年1-2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36亿元,同比增长33.5%,显著高于电源工程0.2%的增速。

2.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改造升级与储能技术协同发展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

3.风电、光伏装机量稳步提升,储能系统集成、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4.央企在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上发挥主导作用,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5.由于技术升级和政策红利,电力设备行业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36亿元,同比增长33.5%,显著高于电源工程0.2%的增速。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改造升级与储能技术协同发展正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风电、光伏装机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储能系统集成、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产业格局优化。

一、电网投资高增背后的结构性升级

政策驱动电网投资提速

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电力安全治理专项行动任务细化表》明确提出,需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并网主体安全管理,提升电网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一要求与2025年1-2月电网投资33.5%的增速形成呼应,反映出政策端对电力系统转型的迫切需求。当前,火电仍以43%的装机占比承担电力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功能,但风电、光伏合计43%的装机占比已逼近传统能源,电网调峰压力持续增加。

区域实践探索新型补偿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近期发布的独立新型储能补偿政策成为典型范例。根据规划,2025年6月底前投产的储能电站可享受0.35元/千瓦时的放电量补偿,补偿期长达10年。蒙西电网现货市场峰谷价差最高达0.6635元/千瓦时,蒙东电网峰谷价差达0.4856元/千瓦时,市场化机制叠加政策激励,推动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这一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场化调节样本。

技术升级重塑电网功能定位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国家能源局要求电网企业强化并网管理、运行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重点提升新能源发电预测精度。大数据与AI技术的应用已在新能源功率预测、虚拟电厂调度等领域落地,例如深圳妈湾电厂通过储能系统与能源路由器协同,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实现园区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

二、储能技术迭代与产业生态构建

央企整合引领技术全链条突破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中电装储能完成重组后,成为国内少有的覆盖全技术路线、全产业链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其产品涵盖液冷储能、浸没式储能、飞轮储能等多元技术,累计出货量超35GWh,海外市场突破5GWh。公司提出“1362”发展战略,目标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储能服务商。央企在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上的主导作用,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深圳打造全球储能产业高地

深圳已形成涵盖电池材料、电芯模组、系统集成的完整储能生态,2023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中集集团储能装备累计出货量达60GWh,居全球领先地位;深圳能源集团通过虚拟电厂技术实现园区级源网荷储协同。政策层面,深圳成立规模超20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基金,并组建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吸引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加码布局,巩固产业集群优势。

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技术攻坚

毕马威中国董事蔡忠铨指出,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构成能源转型的“黄金三角”。当前,电化学储能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循环寿命突破8000次,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技术已在西藏岗巴等高海拔地区验证可靠性。国家能源局同步强化安全治理,要求新型储能电站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从材料验证、系统集成到运行维护形成闭环管理,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当前,电力设备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叠加的关键期。电网投资高增长揭示系统升级的紧迫性,而储能技术多元化、智能化发展则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底层支撑。随着安全标准完善和市场机制优化,行业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