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脸色蜡黄,下地干农活一会儿就干不动了,拎半桶水走几步就心慌气短,明明早睡却整日昏沉,提不起精神?这些看似“亚健康”的信号,可能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缺铁性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5人中就有1人受此困扰,而女性更是“重灾区”。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种“隐形饥饿”的真相!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仪器,铁就是维持运转的“螺丝钉”。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而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正常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的铁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然后血红蛋白再像一个“快递员”一样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当铁储备不足时,血红蛋白合成受阻,红细胞数量锐减,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铁流失过多: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消化道溃疡等慢性失血人群,如同“漏水的桶”,铁元素持续流失。
铁摄入不足:胃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手术等都会让身体吸收铁有障碍。此外孕期、哺乳期女性会因为对铁的需求增多,但铁补充不足而缺铁。
铁在人体内循环利用率高达95%,剩下的5%会通过皮肤、肠道等排出,因此必须靠饮食补充!
一般而言,正常男性每天丢失的铁不超过1毫克,而女性每天会比男性多损失约0.5毫克的铁,这其中的原因就藏在生理机制中:
生理期“硬核耗铁”:女性月经过多、分娩、哺乳等都会损失较多的铁,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激素差异:雄激素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而女性的雌激素无此功能,导致女性血红蛋白水平天然低于男性。
缺铁性贫血不仅是“脸色差”,更是全身系统的危机:
体力断崖式下跌:肌肉缺氧导致爬楼梯气喘、走路腿软等乏力的症状。
免疫力崩盘:细胞免疫功能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严重时会使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心脏超负荷:贫血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会使全身各器官系统都受到伤害,尤其是心脑血管和肺脏。贫血患者常常会有活动后心慌气短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病症。
母婴双重风险:孕妇贫血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婴幼儿缺铁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伤。
1、是否指甲发白、凹凸不平、或者是反长,如汤匙状一样,容易裂开;
2、是否眼皮内侧会有发白的现象;
3、是否脸色灰灰的,在冬天会更明显;
4、是否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5、其他伴随症状,比如上楼梯心悸、听心音有杂音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则提示您的身体里可能缺铁了,要尽快补充铁元素。
补铁的时候适量少吃菠菜、苋菜、甜菜、马齿苋、芋头、甘薯和大黄,这些属于高草酸食物。其中的草酸会和身体中的铁元素结合,形成难溶的铁盐,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建议大家将高草酸食物焯水后再烹饪可减少其中的草酸。
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咖啡因会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建议餐后间隔1小时饮用。
缺铁性贫血就像一场无声的“能源危机”,及时干预才能避免身体“宕机”。记住:科学补铁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儿童、老人同样需要关注这份“铁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