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大肚腩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但是你大概想不到,肚子大还和脑容量有关系。
近日有一项研究发现,肚腩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除了外表的不美观,还可能会让大脑加速衰老。
腹部肥胖会降低认知能力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一项新研究指出,在校正心血管风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及脑血管损伤等混杂因素后,体脂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仍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这项研究共计纳入了来自加拿大的9189位受试者,排除了临床诊断有心脑血管病史(包括脑卒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后,对受试者进行了体脂肪含量分析,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内脏脂肪体积,获得精准的脂肪分布及含量数据。
研究发现,每增加9.2%的体脂肪率或36毫升内脏脂肪,相应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1年。
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的周围和内部,它的明显表现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男人“将军肚”或女人“游泳圈”。
此外,还有多项研究都证实,腹部肥胖影响认知能力: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及神经学专家研究发现,腹部脂肪增加会影响老人头脑灵活性。
英国拉夫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大腹便便不仅伤心,还伤脑,大肚子型肥胖(腰臀比过高)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智力和认知。
肚子大“藏”着这些风险!
腹部脂肪,也叫内脏脂肪,它比皮下脂肪对健康的威胁更大。很多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早逝等风险有关。
1. 心脏病
北京大学公卫学院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与腰不粗的胖人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
2. 糖尿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中年以上的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有家族史且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脂肪肝等代谢异常疾病,要加倍注意,尤其要尽量做到不超重,更不要出现“将军肚或老板肚”这种腰围增加的现象,因为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
3. 高血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隋辉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血压对体重的变化很敏感,体重变化5公斤就能引起血压的明显变化。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尤其是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当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时,便可诊断为腹型肥胖。而对于腹型肥胖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来说,随着体重的下降,血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减肥是降压的好办法。
4. 癌症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王元钊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腹型肥胖是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
比如,直结肠癌发病的一大诱因就是肥胖。腹部脂肪多,肠蠕动减缓,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延长,很容易增加肠癌风险。
除此之外,有些“女性癌”也和肥胖脱离不了关系。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随着体重指数增高和体重的增加而增高。
5. 早衰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曾在个人微博刊文中表示,很多人对腰围的增长完全无所谓,觉得腰围无非是影响穿衣服的美观,认为“年龄大了腰围粗点很正常”。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腰围日益增大,是一种危险的衰老信号。比如,肚子大、腰围粗就是动脉硬化正在进展的一个重要指示。
6. 早逝
腰越粗,寿命越短?并不是忽悠人也不是吓唬人。一项覆盖世界各地600万人的研究显示:
与腰围小于88.9厘米的男性相比,腰围大于109厘米的男性死亡率高50%。
与腰围小于68.6厘米的女性相比,腰围大于94厘米的女性死亡率高80%。
而这种风险是以线性方式增加的,腰围每增加2.54厘米,男性的死亡风险增加约7%,女性的死亡风险增加约9%。
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要及时控制腰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
男性腰围≥85厘米
女性腰围≥80厘米
即为超标
即使那些体重在正常范围的人,如果腰上堆积太多脂肪,也同样有较高的疾病风险。
运动学专家教一套瘦腹操
很多人减肥后发现,手臂瘦了、脸小了,就是肚子上的肉没什么动静………为什么肉长在肚子上这么容易,想减却这么难?
1. 人体的运动主要依赖骨骼肌,而腹部的骨骼肌相对偏少。
2. 腹部肌肉主要起力的传导和维持动作姿势的作用,因此它的运动量相对偏低。
3. 腹部是脂肪组织主要积累的场所,也是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的地方,也就是说,皮下脂肪最容易堆积的部位就是腹部。
减少腹部脂肪是随整个身体脂肪量的下降实现的,所以想对腹部进行减脂,一要坚持长时间规律运动,如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负重训练、伸展运动;二是适当增加腹部练习。
有氧运动
美国心脏学会发表的“肥胖与心血管病科学声明”表示,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是减少腹部脂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运动时间应达到30分钟,且不能少于3~4个月的时间。一般建议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大心率(220-年龄)大概为140~150/分钟。
一般来说,运动相同的时间,跳绳、游泳消耗热量较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次之,骑车、跑步、走路更少一点。另外,可将运动融入生活,如走路上下班,逛街多转几圈,周末多做户外运动等。
高强度间歇训练
把高强度运动、低强度放松和休息结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通过高强度的运动,激发人体肌肉进行大强度做功,使肌肉被调动起来,然后在低强度的休息放松时,仍维持较高动力进行燃脂。
这种运动形式灵活不枯燥,且通过不断改变运动形式,对身体刺激小,让人体处于一个较稳定、舒适的运动状态,从而提高燃脂速率。
负重训练
通过刺激肌肉,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提高肌肉质量。而肌肉增多可在运动时增大能量消耗,也会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后进一步加强对脂肪的燃烧。
伸展运动
静态下的发力运动,能提高腹部在静力状态下肌肉的做功能力,以此加强运动中的燃脂能力,并能避免肌肉拉伤。
上腹部
普拉提预备式:仰卧在健身垫上,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地面,两脚与臀同宽;双臂放于身体两侧,指尖指向脚趾;呼气,收缩上腹部,依次将头部、颈部、肩胛骨和上背部抬离地面约2~3厘米;吸气,放低身体;重复做10次。
够脚趾:仰卧在健身垫上,抬高双腿,向上举垂直于地面;为降低难度,膝盖也可略微弯曲;呼气,收紧上腹部,将头、颈和上背部依次抬离地面,同时用双臂去够脚趾;重复做20次。
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
自行车式卷腹:仰卧在健身垫上,双手放于脑后;缓慢将肩膀抬离地面,双膝弯曲呈直角;用力挤压腹肌,将右侧肘关节转向左侧膝盖,同时伸直右腿;换身体另侧做同样动作;两侧交替做30秒。
交替自行车式仰卧起坐:仰卧在健身垫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膝弯曲,双手放于脑后;用力挤压腹肌,将右侧肘关节靠向左侧膝盖,同时将左脚抬离地面;返回起始姿势,换身体另侧做同样动作;每侧身体各做5次。
侧支架式:用左前臂和左脚支撑身体,右手叉腰,从头到脚呈一直线;慢慢将上半身和臀部抬离地面,绷紧核心肌肉群;保持此姿势15~20秒;换身体另侧做同样动作。
下腹部
登山式:从平板支撑式的姿势开始,将右侧膝盖靠向胸部,然后返回起始位置;将左侧膝盖靠向胸部;两侧交替做30秒钟;为增加锻炼强度,加快动作的速度。
剪刀式抬腿:仰卧在健身垫上,双腿伸直,双臂放于体侧;抬高双腿,与地面呈30度角;进一步抬高右腿,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返回起始位置;换身体另侧做同样动作;两侧交替做30秒钟。
除了运动,调整饮食非常关键。脂肪的堆积与含糖食物摄入过多有关,应适当减少甜点、甜饮料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在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脂肪的堆积。
来源/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科普中国、荆楚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走过路过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