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平安,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刚刚发布的2024年年报上有四个明晃晃的汉字:专业·价值。
一、华丽业绩:万亿营收,千亿利润
2024年年报显示,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营业收入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业绩华丽,投资者回报丰厚。
这就叫价值。
分版块来看:
1、寿险
2024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
2、财险
2024年,平安产险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
3、银行
2024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45.08亿元;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4%。
各大版块稳健发展,财险、寿险、银行样样精通,这就叫专业。
据公司年报,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2024年贡献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8.7%。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社区金融,能够在家门口办业务,一方面大大方便了居民,另一方面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还能和正在全面推广的即时零售紧密结合。
便利的生活圈,不仅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也给居家养老带来了可能。
二、战略定位: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中国人口总数14亿人,减少了149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人口8.5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0.9%;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结构最大的特点。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医疗养老为核心的银发经济将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粗略统计,1963年到1975年的史上最大婴儿潮,诞生了3.6亿人。这部分人口成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绝对主力,从参与基建的农民工到抗洪救灾的子弟兵,从服装厂的外来妹到电子厂的打工人... ...他们贡献了太多的汗水,如今开始步入退休通道。
好消息是这部分人基本都有医保和养老保险,减少了很大的后顾之忧,从而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如何做好银发经济?中国平安深有体会。
1、超强的客户黏性。截至2024年末,平安个人客户数2.42亿,较年初增长4.7%。留存率达98.0%。保险客户通常具有很强的惯性,随着客户慢慢老去,顺理成章的融入平安的各种服务场景。平安的社区金融理念非常接地气,甚至很多中年人已经开始在这里布局退休保障。
2、超多的养老场景,截止2024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围绕"医、护、住、乐"的四大养老场景。和其他同行相比,平安特别执着于打造完整的生态。老人通常不愿折腾,当大部分老人能在社区实现一站式养老的时候,平安的护城河就变得深不可测。
三、养老的可能不是机器人,而是平安的AI
当机器人在春晚亮相的时候,许多年轻人开心的笑了起来:将来可以靠机器人养老了。
不过,从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给我们养老的可能不是机器人,而是平安的AI。
平安不仅仅是一家金融公司,它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年报中,公司称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
公司旗下有多家技术子公司,面向客户和管理提供科技赋能。
1、服务客户方面。平安健康的AI辅助诊疗系统,已覆盖超过2,000种疾病的诊断知识,智能推荐准确率达99%,辅助诊断准确率在95%以上。将AI图像定损技术植入 “平安好车主” APP,支持用户进行免费的外观损伤自助检测,配合优质维修网点推荐,打造车主服务闭环。
2、内部管理方面。AI客服覆盖80%的场景。早在2017年,公司就使用了AI客服,如今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等技术手段,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27%。
四、股东利益最大化:分红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最大的回报是什么?
分红。
大比例分红是对股东最大的回报。
年报显示,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62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现金分红比例为37.9%,分红总额连续13年保持增长。
平安的分红策略,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追求业绩的持续增长,更注重回馈股东,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当然了,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市值管理或者利益输送,进行“失血式分红”,严重的影响了公司后续经营。
如何判断分红的质量?
现金流。有现金流作保证的分红,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分红。
平安的自由现金流非常优异。
由于自由现金流计算公式非常复杂,可以用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减去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效为简易自由现金流。不难发现,公司近年来的自由现金流完全可以应对分红。
数据来源:iFind
五、真正的投资大师: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经常有人问,中国的巴菲特在哪里?
其实看看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我们发现他热衷于消费、基础设施等传统行业,尽管他长期投资苹果,事实上他是把苹果等同于消费品进行投资的。
中国平安的投资逻辑如出一辙。
据公司2024年年报,高速公路、电力、基础设施等基建投资占比63.7%,稳健的投资,稳健的回报。
从公司的投资风格来看,靓丽的业绩背后是资产结构的优化和经营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