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3%,达到7500万美元,连续第三年实现营收正增长。
2.尽管研发费用增长等因素导致公司仍处亏损状态,净亏损为2.75亿美元,但营收结构呈现上升趋势。
3.其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营收为73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10%,但商业转化效率已呈现上升趋势。
4.另一方面,Robotruck业务营收达到4040万美元,同比增长61.3%,规模化运营边际效益开始显现。
5.最后,小马智行已做好自动驾驶商业化准备,包括强大的现金流、领先的监管获批进度和众多生态合作伙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了解小马智行基本经营面的人都知道,在过去几年,小马智行的主要营收来自3个环节:
1、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
2、自动驾驶货运服务(Robotruck);
3、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
如果仅从数字绝对值上看,占比不过10%的Robotaxi业务,贡献营收仅为730万美元,放在7500万美元的全年营业收入中并不显眼。
特别是在由于合作项目中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工程解决方案的服务费的减少,账面数据甚至下滑了5.3%;但如果我们结合去年一线城市付费Robotaxi服务拓展显著,以及乘客车费收入的增长来看,小马智行围绕着Robotaxi的商业转化效率已经呈现上升趋势。
2024年,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覆盖范围从核心城区扩展至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并实现城市道路、高速路、环路全场景运营。
尤其北京、广州等地付费用户数增长显著,单季度乘客车费收入环比提升30%。这一方面显示出,也得益于小马智行始终坚持的“Robotaxi业务优先、中国市场优先、一线城市优先”的业务战略。
如果说Robotaxi是小马智行三大业务板块的核心,那么与之并肩而行Robotruck业务,则有望看到了规模化运营的曙光。
2024年,营收达到4040万美元,同比增长61.3%。通过与主机厂+物流平台构建生态圈,小马智行围绕着Robotruck布局了行业首个「技术-车辆-场景」的黄金三角。
独立运营以及合作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接近200辆,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500万公里,货运量超过7亿吨。
过去一年,依托自动驾驶货运技术的迭代和优化,小马智行成为中国首个获批进行跨省市高速公路机器人卡车编队测试的公司,并在首尔获得自动驾驶测试许可,在欧洲与卢森堡企业合作推进业务。
今年1月,还在京津塘高速开启了全国首个卡车编队跟随车无人化跨省测试及货运服务。这意味着,围绕着Robotruck这一业务,规模化运营的边际效益开始显现。
此外,在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方面,也贡献了2730万美元的营收,尽管相比于去年的3920万美元下滑了约30%,但仍然扮演着支撑起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探索初期的重要角色。
这一多元化业务「全面开花」的营收结构表明,随着自动驾驶的迭代和普及,小马智行不仅仅是作为单一的技术服务商,也不是背靠局部技术或单一市场。
而是围绕一种「技术+运营」双轮驱动的形式,通过Robotai作为核心业务、Robotruck以及授权应用服务共同扩大生态影响力,甚至开拓海外增量,从而形成的一套「可持续、高活力」的增长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马智行5.48亿元的全年营收中,有接近一半,即2.59亿元的营收来自四季度的全线拉升;而与之相对应的是,2024年四季度也是小马智行的研发密集投入期:在去年2.402亿美元的全年研发投入中,有接近40%的投入产生在第四季度。
意味着,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小马智行开始逐步围绕技术投入来到「回报期」。
所以人们会看到,除了产品、服务在终端表现的变化,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技术底层逻辑,尤其围绕着Robotaxi的技术迭代也在更加体系化的维度做转变。
去年四季度,小马智行开始在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通过模块化设计、传感器集成优化以及供应链协同等,在成本方面,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方案还相较前代大幅下降了70%。
表明,小马智行的技术变现正在加速,效率开始变高。
此外,基于小马智行自研的「世界模型(PonyWorld)+虚拟司机(Virtual Driver)」,还为全无人驾驶实现规模部署提供了关键支持,不仅重塑了自动驾驶的训练逻辑,也进一步推动了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
其中,“世界模型”通过构建高真实性的训练环境和行为评估系统,每周可生成超过100亿英里的自动驾驶数据集;“虚拟司机”则在世界模型中自我进化,力求在更小算力、量产化硬件下超越人类司机水准的车技,提升极端低概率场景的应对能力。
数据显示,得益于“虚拟司机”,小马智行Robotaxi的安全性指标提升16倍,舒适性和通行效率也相应提升。
一位了解自动驾驶行业的观察人士说,一方面在技术层面更加完善,一方面在成本上进一步改善和压缩,在如今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趋势下,小马智行的这套技术体系一旦得到规模化应用,太容易像子弹一样打穿市场。
在小马智行CEO彭军看来,在技术成熟和充足资金的共同驱动下,公司已经看到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拐点到来。
围绕着接下来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小马智行无论在技术、法规,还是大规模的生产和部署等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基于此,像这样的子弹,小马智行还准备了3颗:
1、强势的现金流。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小马智行的现金及理财投资达60.23亿元,同比增长39.4%。这一资金储备无疑为小马智行接下来的技术研发与规模化部署提供充足保障。
2、领先的监管获批进度。作为全球极少数实现全无人驾驶,真正引领全球Robotaxi向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公司,小马智行是国内首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在这四个国内一线城市获得所有可用监管许可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去年以来,小马智行还陆续在广州、北京扩大了付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并与拥有超29000台出租车营运网络的康福德高合作在广州联合启动Robotaxi试点项目。
今年2月,小马智行正式开通在广州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用户可搭乘自动驾驶车,从广州市中心相应地点往返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
3、众多生态合作伙伴。过去几年,小马智行与包括等主机厂、出行平台、芯片厂商等不同类型上下游产业链参与者均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构建广泛的产业合作网络,小马智行形成从研发到落地的闭环生态。
从去年8月开始,小马智行Robotaxi通过合作接入支付宝、高德地图App和小程序,为用户开拓更多科技出行的选择;同年11月和12月,小马智行又先后与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达成合作开发L4 Robotaxi车型。
今年开始,小马智行与丰田、广汽和北汽三家车企共研生产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合作车型也将陆续落地。
随着这些第七代Robotaxi车辆的推出,可以预见,小马智行在Robotaxi等业务的增长趋势将进一步延续和加速。
End
有姿势 有知识 「咻」~发车…
看不够?
关注《蜂鸣出行》微信公号、视频号
车与出行的精彩故事一直等你
联系我们「VX」:SoFia7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