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超市,我碰见一件小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回家之后我一直没忘。
事情发生在水果区。
当时我正排队准备称水果,旁边是一大堆红红的樱桃,那天特新鲜,价格也不便宜。
我正耐心等着,忽然看见旁边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直接拿了一颗樱桃,塞进嘴里。
他妈妈正在看别的水果,估计没注意。
说实话,小孩子嘛,好奇、嘴馋,很多人家小孩都干过类似的事,尤其是看见红彤彤的水果,忍不住想尝一口,也能理解。
可还没等那孩子咽下去,旁边一个超市女员工就冲过来了。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素质?上面不是写着不能试吃吗,家长也不管管!”
那声音不算特别大,但语气特别冲,满脸的不耐烦,眼神也带着点嫌弃。
说话的时候,旁边正好还有两三个人挑水果,气氛一下就僵了。
孩子吓得一愣,小小的身体僵住了,那颗樱桃还在嘴里没嚼完。妈妈也听见了,回过头,脸色一下子变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时候家长会生气、反驳,甚至吵起来,毕竟孩子还小,吃了一颗樱桃也不是什么大事,至于说“没素质”吗?
我也以为这位妈妈会不高兴。
但没想到,她没有第一时间争辩,也没有训孩子。
她先轻轻把孩子从水果摊边拉了回来,蹲下来,压低声音说:“你知道错了吗?”
孩子咬着嘴唇,低着头点了点头。
她又问:“为什么不能吃?”
孩子小声说:“没给钱。”
“那怎么办?”她又问。
这时候,孩子没说话,眼圈有点红了。
她站起来,走到樱桃摊前,拿了一个塑料袋,从那堆樱桃里仔细挑了半斤左右,然后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去排队称重、结账。
排队的时候,她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说:“你吃了的这颗,也算钱。哪怕只有一颗,也不能白吃,懂了吗?”
孩子点了点头,眼神认真了不少。
全程,这位妈妈没有训斥孩子,也没和员工吵架,她做了一件特别平常,但也特别不容易的事——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是当众教,却一点不难看、不羞辱。
我站在一边,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是说那员工不对,她也是尽职,可她那一口“没素质”,说得太重了。
小孩子犯错,家长能不能教育,才是真正看出有没有“素质”。
那位妈妈教得太好了,不打不骂,不逃避、不护短,就这样一句话、一个动作,把“做人要有规矩”的道理,讲进了孩子心里。
说真的,现在这样的家长太少了。
我见过太多护短的家长。
有一次在商场,两个孩子在电梯口打闹,一个不小心打到了旁边的人,旁人差点都没站稳,幸亏反应快才没摔下去。
家长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说:“又不是故意的,摔了就摔了,别乱讹人。”
还有一次,小区门口,一对母女在买冰棍,小女孩撕了一个冰棍包装吃了一半才告诉妈妈。
店主提醒说得付钱,那妈妈回了一句:“一块钱的东西也催,好像我会赖账似的。”
孩子的错,被家长护着、轻描淡写,一次两次也许没事,长久了就养成习惯。
以后走到哪里,他心里都觉得自己可以不守规矩,只要有人护,就不怕。
可真正聪明的家长,是让孩子“吃教训”,而不是“吃白食”。
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也干过偷吃的事,在小卖部偷了一包辣条。
回家后,我妈不是揍我,也不是大吼大叫,她牵着我回小卖部,自己掏了一块钱交到老板手上,还让我跟老板鞠了一躬,说对不起。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脸上烧得慌,可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做类似的事了。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其实难管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受教训。
怕孩子哭,怕孩子委屈,怕孩子在别人面前丢人。
可你不教,社会会教,社会教的时候,是不会讲温柔和耐心的。
还有个细节我没说,那位妈妈付完钱后,回头对那位员工说了一句:“谢谢你提醒孩子,若你能再温柔一点,孩子会更加感激你。”
语气不咸不淡,但也不怼人。
那员工明显愣了一下,估计也觉得有点尴尬,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这就是有格局的家长。
不是没脾气,是知道什么场合该怎么做。
她不是怕事,而是把事情处理得更有分寸。
你说这事,怪孩子?
他才三、四岁,根本不懂规矩。
怪员工?
她也只是职责所在。毕竟货没管理好,她要负责任。
可最终让事情圆满收场的,是这个妈妈。
她没有回避孩子的错误,也没有让对方难堪。
她既给了孩子教训,又保住了尊严。
这样的家长,不光孩子佩服,我都佩服。
一个好妈妈,不一定每天陪孩子写作业,也不一定处处都让着孩子,但一定是能在关键时候,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读书、带娃、写作,点击关注,育儿路上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