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16个部门联合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将“出手管体重”提上日程。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再次强调体重管理,提出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南京多家“减重门诊”发现,越来越多希望通过科学的医学方法管好体重,让自己健康地瘦下来的人涌入减重门诊、肥胖门诊咨询、就诊。从药物调理到代谢干预、中医针灸,再到外科手术、运动处方,各大医院也给出了对于体重管理层出不穷的“解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吕彦霖 许倩倩
“小将”调整生活方式掉了30斤
408斤“重量级选手”采用减重手术帮忙
肥胖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更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平均每2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已经超越了审美范畴的评价,越来越多人理解到这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记者采访中注意到,近几年江苏各级公立医院设立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已较为普遍。南京鼓楼医院就是先行者之一。
“从79kg到64.5kg,一百天的努力没有白费,成功减掉了三十斤!”波波从小到大都是亲戚朋友口中的“小胖子”,成年后因为生病吃激素药加工作之后“压力山大”暴饮暴食,体重直接冲上巅峰。“试过很多种方法,但奈何总会反弹,且没有毅力坚持。为了不再找任何借口,去年六月初决定去鼓楼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定制减肥方案。”
很多人想象中的减重门诊,可能就是医生简单询问几句,然后开点减肥药。但实际大相径庭。南京鼓楼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医师褚薛慧说,真实的减重门诊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门诊,汇聚了外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营养科医生、康复医学科医生、心理科医生等。
波波回忆,挂号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表示她已经出现了轻度脂肪肝,“若想减重,老老实实忌口做运动吧。”按照医生开的食谱吃饭,每天完成50分钟有氧运动,一周四次20分钟无氧运动,仅从2024年6月4日到7月10日,短短1个月时间波波成功减重了13斤。而到了9月底,波波的体重仍在稳步下降,“以前减掉十五斤我都觉得很困难,没想到今年居然翻倍了!医生看了我两次检测的数值说目前减掉的都是脂肪,听完又有动力了。”
不过在鼓楼医院减重门诊,波波尚属“小将”。1米75的小马体重408斤。利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²”的公式一算,小马的BMI高达66.61。BMI值在18.5-24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24-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显然,体重管理这条路上小马是位名副其实的“重量级选手”。同时,他还合并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
“符合手术指征,建议考虑减重代谢手术。”褚薛慧形象地介绍,减重代谢外科是外科领域的“潜力股”分支,专门和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死磕”。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手术方式,缩小胃容积或改变肠道路径,从而达到减重目的,还能顺带改善代谢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减重代谢手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它有自己的适应症。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还是袖状胃切除手术和胃转流手术,临床上均展示了良好的效果。”
听完褚薛慧介绍的来龙去脉,小马最终决定在鼓楼医院接受减重手术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减重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绝非简单的‘一药了之’。”
216斤女子打“飞的”来南京
中西医结合减重,7天“躺瘦”8斤
“肥胖防治已刻不容缓”,对于28岁的小徐来说深有感触。小徐在新疆工作,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及饮食不规律困扰,身高170cm的她体重飙升至216斤。这让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备受煎熬,生活和工作质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减肥,她决定求助于医生。
小徐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后,得到的建议要么是通过药物治疗减脂,要么是自行调整生活习惯改善,但这些方案都不符合她的期望。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徐在微博热搜上看到南京有一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限食减重的方法,并且已有许多患者成功减重。于是,她立即乘坐飞机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找到了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专家——妇产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黄美华。
黄美华主任与康复科、临床营养科、健康拓展部的专家共同评估,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减重方案。入院后,小徐的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为108kg,腰围124cm,BMI为37.4kg/m²,体脂百分比为49.3%。
在治疗期间,黄美华主任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具了具有健脾渗湿、化瘀调经、增液通便等功效的减重汤药,每日口服。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了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综合治疗。康复中心团队在患者腰、腹、下肢等脂肪囤积部位实施了电针疗法,并根据患者情况定制了融合手法推拿和康复训练的“高效燃脂法”。临床营养科根据患者的减重和健康需求,制定了个性化限食食谱,并根据患者口味偏好进行调整。健康拓展部通过“序贯式”射频灸疗方案,对患者经络阻滞、气虚血瘀、脏腑阴阳失衡进行了精准干预。
“五师共管”的共同努力下,小徐7天内体重下降了8斤,出院时体重为104kg,腰围116cm,BMI降至35.6kg/m²,体脂百分比为47.5%。“本来我的肉就结实很难减,今天感觉裤子能穿上了,肚子上的肉也明显松了许多,真的很感谢各位专家!”
中医综合减重治疗在应对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方面有着不小的潜力。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康复中心(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的四楼,每晚都有很多市民在这里进行运动健身,而最近,这里又更热闹了些。“国家都喊我减肥了,这里晚上都是免费提供场地给我们运动,我基本每天都来。”市民万女士说。
“我们其实一直把体重管理归纳为中医养生的一环。”中心主任邵伟波介绍说,对于有这类就医需求的患者,中心会对其进行包括中医体质和经络辨识;肌力、耐力、心肺功能评估;体脂和营养评估与处方定制;中医导引术与运动健身;健康档案建立与远程服务在内的全周期管理。“这段时间,我们又加大了对中医导引运动保健与养生方法的普及,融合现代运动医学与中医传统养生康复学,受到了周边市民的广泛好评。”
体院专业教师、AI数字医生
为“迈开腿”找到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新答案
2024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减重专病门诊也正式开诊。医学减重与个人减肥的区别在哪里?在该科主任王天扬看来,减重专病门诊主要针对超重或肥胖患者,有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者,孕前需要体重管理者,老年肥胖合并肌少症者。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药物治疗为辅助,以减重的长期科学为目标,让肥胖患者从“按科看病”转变为“对症择医”。“通俗来说,科学减重就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在家什么运动都试过,体重就是减不下来。”就在几天前,市民张女士抱着再试一次的心态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逸夫医院的医学体重管理中心,原本以为就是医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给点饮食、运动建议,没想到还配了一个“AI数字医生”,开出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就诊之后,把相关检查结果上传到我们的‘医学体重管理’平台,AI数字医生就会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整合,还有风险评估、预测等步骤,AI 运动师和AI营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具体的体重管理方案。”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数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运动量的实时估算。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逸夫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患者通道中,于上周新增了这项“医学体重管理”服务。记者从体重管理中心获悉,任何患者在就诊之前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善身高、体重、血压等健康信息,AI数字医生会进行初步的评估,如果指标异常,系统就会提示,建议进行线下就诊。到门诊之后,医生会把患者信息捆绑到后台,进行后续长期、动态的体重管理。
“我还在小程序里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AI营养师会给我开具营养处方。如果哪一顿有什么东西吃得多了,它也会及时给我提醒和调整。感觉就像我减肥路上的‘小监工’,体重管理也变得简单了许多。”张女士说。
在同时挂牌南京体育医院的南京市中医院,“迈开腿”也有着具象的体现。2022年,他们通过与南京体育学院建立合作,请来专业老师,探索为患者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家住南京市中医院附近的小姜去年11月体检时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血压、血糖等指标也异常。从小就是“小胖墩”的他,30岁之后体重一度达到230多斤。
在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中心主任张彦亮看来,要为患者提供细化的减重指导方案,需要营养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同。减重过程中,小姜学习到很多知识:大体重患者刚开始不能进行有氧运动,节食的减重效果不如少食多餐,运动时心率尽量稳定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之间……“每天练什么动作、练到什么程度,运动指导师都会教我,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小姜十分感慨,从最初做完一套八段锦都累,到如今可以慢跑3公里,他减到了170斤,血液指标恢复正常,脂肪肝也逐渐消失。
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还会推荐平衡膳食餐
“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开设脂肪肝减重门诊,2019年全年挂号总量为355人,这个数据在2024年达到了1.5万余人。”张彦亮直言,就诊人数迅速增长的背后,运动指导师就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时的“掉秤”并不是任务的终结,体重管理是一个持续化慢病管理的过程。“我们最近在推进一项签约服务:患者在减重门诊减重成功后,仍然会和门诊签约做长期监测、定期随访和复诊,一般来说,患者的体重如果能稳定控制两年时间,那后续再复胖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张彦亮说。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