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道数字突然暴雷
今日A股全天震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04%,深成指跌0.05%,创业板指跌0.26%。两市共3548只个股上涨,90只个股涨停,1669只个股下跌。
鸡肉、工业母机、减速器、猪肉、HJT电池等题材涨幅靠前。鸡肉板块今日涨幅最高,概念股晓鸣股份、湘佳股份、京基智农录得涨停板,民和股份、益客食品、益生股份涨超4%。
北交所股票广道数字(839680.BJ)下跌24.86%,排在今日A股跌幅榜第一位。该股曾在2024年9月27日至10月21日期间股价大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最大涨幅超过2.3倍。如今最新收盘价较近一年高点回撤幅度达到60.26%,A股市值已跌破10亿元。
3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2月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尚在进行中,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
公司同时还发布《关于银行账户被冻结的公告》,公告显示,2025年3月25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冻结决定书。决定书中,中国证监会根据有关规定,冻结公司3个银行账户内的涉案资产,冻结金额合计为0.47亿元,冻结期限为6个月。
在此之前,广道数字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0.56亿元,同比下滑80.61%,净利润亏损0.26亿元。与历史对比,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将创上市以来最差水平。
恒大汽车爆拉230%
消息面上,有传闻称“广汽集团华望(GH)项目将收购恒大汽车南沙工厂”。随后,有媒体向广汽集团董秘办进行求证,对方回应称,广汽GH项目是一家轻资产运营公司,将会优先利用埃安、传祺品牌产能。对方表示,“不要轻信任何传言,以公司公告为准”。
据了解,华望汽车是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新项目,近期华望汽车的动作不断。就在一周前,广汽集团正式宣布华望汽车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广汽集团计划以本项目公司为载体,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广汽集团方面表示,华望汽车的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将在不久公布。其首款产品将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谁会是恒大汽车的“白衣骑士”?市场上一直传言不断。去年5月份,恒大汽车复牌大涨,有市场消息表示,已有潜在买家即将接盘恒大汽车。
不过今年2月3日,恒大汽车发布业务及运营更新情况显示,公司迄今未能成功找到能够帮助缓解集团流动资金问题并推进集团适当重组的战略投资者或买家。
恒大汽车强调,公司仍然不懈努力继续寻找战略投资者或者买家以缓解集团流动资金问题。
恒大汽车3月20日晚间公告,延迟刊发2024年度业绩,将向港交所申请4月1日起停牌。
养殖板块全线爆发
农林牧渔概念今日集体走强,鸡肉方向领涨,板块指数盘中一度放量大涨逾4%,创年内新高,成交较昨日猛增超1倍。晓鸣股份20%涨停,创近2年新高,湘佳股份、京基智农等也强势涨停。
动物保健、林业、猪肉、养殖业等板块也都涨幅居前,回盛生物20%涨停,福成股份、鲁抗医药等亦强势封板。
消息面上,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警告称,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的迅速传播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导致全球数亿只禽类死亡,并进一步蔓延到哺乳动物。粮农组织呼吁各国加强生物安全、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以遏制疫情蔓延。
此外,毛鸡、鸡苗近期价格较一个月前的低点反弹30%。卓创资讯表示,近期国内白羽肉鸡市场处于春节断档期,毛鸡整体出栏量减少,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加大,导致毛鸡价格上涨。同时,在供应紧缺的情况下,毛鸡价格进入上行通道,也对鸡苗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因此鸡苗价格也出现相应上涨。
国金证券表示,近期由于海外禽流感的发酵,2025年1—2月国内祖代更新量仅为8.3万套,同比下降67.5%,且全部依赖国内自繁,若引种端持续中断,白羽鸡产能或出现较大下降。展望全年,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预计居民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餐饮消费回暖带动禽类产品消费提升和高端产品占比提高,而禽畜产品量价齐升逻辑有望增强。
机器人概念爆发
机器人概念今日再度走强,截至收盘,力星股份、美力科技20%涨停,思看科技涨超13%,东土科技、三丰智能、慈星股份等涨超10%。
消息面上,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段时间,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上新,机器人租赁市场十分火爆,有的机器人日租金超过万元,仍然业务繁忙。有机器人厂家业务量激增,订单接不过来,只好暂时下架了线上平台的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已经从2018年的300万元降到了如今的几十万元,接下来,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都将迎来爆发期,价格也将持续下探。
有机构表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预计2025年首先在工业制造场景落地,未来3年内陆续在商业服务、家庭及健康服务、科研教育等领域落地,未来5年内有望协助甚至代替人类进行极端条件作业。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从2025年的1.2万台增加至2030年的500万台。
国开证券指出,当前阶段,我国正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新型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了大量的智能装备需求,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核心零部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尚未得到市场充分验证,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持续构建中,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及国产化是我国人形机器人量产的重要保障,将为人形机器人产品在性能、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逐步提速,国产零部件厂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