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就读于深圳市塘尾万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杨雨凡,是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首位小记者。他热爱阅读和分享,曾在《多彩校园》等刊物发表多篇作品,荣获校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管理之星”、优秀主持人等称号,获得第5届粤港澳校园朗诵艺术节金奖、2024“动听语文”诵读素养大会金语奖、2024深广电少儿频道“故事大王”十佳选手、第19届冰心文学小作家征文一等奖。
杨雨凡的家长杨涛对于“如何助力孩子成长”颇有感悟。他表示,“父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成长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问题。在他看来,有5件小事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对孩子成长会有很大帮助,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信任
樊登老师讲,我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个爱与生俱来,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因考好成绩或者搞砸一件事而改变。做孩子的知心人,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流中获得安全和信任感。我经常对孩子说: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遇到任何事都可以讲,即使你做错了我们也能商量,相信父母一定能够帮到你,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和我讲。前段时间孩子在学校遇到同学关系的问题。我第一时间对他安抚,一起分析有没有好的处理办法,以此提升他交际能力。有调查表明,孩子心理问题大多源自第一次被伤害后的无助和失望。在我看来,得到孩子的信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我们想起父母,内心充满力量,感受到温暖,就能获得勇气和能量,这就是父母存在的意义。
积极语言替代否定教育
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爱孩子,然而中国式父母可能会有些扫兴的做法。和孩子相处,我会用积极的语言,尽量避免消极心理暗示或者扫兴的说法。“反话正说”传递积极的能量。比如某次数学没考好,可能有家长会说“你数学不行,要多努力”、“你数学差”,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数学不行,从而失去信心。我会和他分析能考的更好的方法,“我们努力就会做得更好”。“我们一定能行”,“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对孩子的表扬要表扬得具体,让他知道哪里做对了。做对事情的时候是固化行为最好的时机,做错事情的时候是建立感情最好的时机。
培养兴趣激发自驱力
我和孩子探索各种兴趣,像游泳、象棋、钢琴、主持。我发现,主持最符合孩子的爱好和天赋。做主持的时候,他眼里会有光。我给他强化主持的爱好,到处寻找各种上台表演的机会。他在外面参加不少主持活动,在台上越来越有范儿。在学校登上了“苔花小舞台”,参与少先队主持人。
兴趣特长会增强自信,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孩子为了做好主持人,就得有更好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能力。因此,从兴趣的角度出发,他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了。从兴趣、热爱到自驱力涌现,这就是学习之爱,而我是孩子的教练。
父母做榜样
2024年,我推掉了许多能推掉的应酬,回家和孩子一起共度学习时光。我相信我们很多家长,在上学时候都是老师眼中的佼佼者,但当学习的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时,就又开始迷茫起来。自己玩手机,刷短视频,但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作为父母的我们,无法给孩子自己也没有的东西。于是,我开始着力提升自己。我参加家庭教育的讲座,看很多书籍,把家里电视墙拆了改造成书架,我也开始读香港大学的研究生。我能做的就是,做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体验式成长
孩子常说想去看“大好河山”,于是我们去很多的地方,去做各种各样的体验……将人生当成“无限游戏”。孩子会知道,除了学习之外,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等你去发现。我们的旅行不太一样,我经常push他自己做规划、做预算。当然,9岁的小孩,思考不周到的时候也非常多,也难免会有BUG,但我们乐在其中。我们一起去听音乐会、去听登山家的分享、去体验模拟法庭……在我们眼里,有生活,有热爱,有希望,我想打开他未来的格局,独立、开阔、保持对未来的憧憬。这也是生活之美,我做孩子的向导。
在我的包装下,孩子可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并不重要。文章的最后,我有“8字真言”,是我今天最想说的最重要的话,那就是,培养我们的孩子——“假装成功,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