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全球范围内,MS影响数百万人,但在中国仍属罕见疾病。尽管发病率较低,但M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识别与MS相关的预后危险因素可以为该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在近期召开的2025年第10届美洲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委员会大会(ACTRIMS)上,一项中国研究通过对606名MS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揭示了MS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本研究对606名中国MS患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以确定该人群中特定危险因素的比例。研究中调查的危险因素包括脊髓病变、钆增强(Gd+)T1病变、过去一年的年复发率(ARR)、脑脊液中寡克隆带(OCB)的存在以及脑部T2病变数量(>4)。数据收集侧重于横断面分析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未深入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或进展的潜在关联。
71.8%的患者观察到脊髓病变;
26.1%的患者有Gd+ T1病变;
21.2%的患者报告过去一年内ARR大于1;
71.2%的患者确认存在OCB;
在所有入组患者中62.8%的患者发现超过4个室旁T2病变;
人口统计学数据显示,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2.2:1,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与全球流行病学数据一致。
本研究全面概述了中国MS患者中临床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研究结果强调了脊髓病变、Gd+ T1病变、高ARR、OCB的存在以及脑室旁T2病变数量作为研究人群中常见的进展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性。这为未来研究理解MS病因的复杂性并开发针对性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