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季度外资消费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创新+本地化”激活市场

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外资品牌纷纷加码布局,以创新产品、技术升级及跨界合作抢占市场先机。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指引下,今年一季度,广州、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接连迎来外资品牌首店开业、旗舰店升级及跨界联名活动,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吸引力。 

今年年初,德国鞋床品牌BIRKENSTOCK(勃肯)开启广州首店,落子广州天环广场。2024年,其开始在内地市场重新加速拓店,本次广州首店开业,也旨在为华南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近日,BIRKENSTOCK(勃肯)再次在广东推出“勃肯·自然行走”特别活动,通过沙地行走体验、足部健康瑜伽课程等活动,传递“自然行走”理念。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够结合中国本土社群文化,强化足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联结。

图片

无独有偶,同样在广州,来自美国的护发品牌Aveda艾梵达在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开设华南首家门店,并首发“发芯重塑系列”产品。

“中国消费者特别重视因烫染漂发与化学护理而引发的头发损伤,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Aveda艾梵达全球研发副总裁Christine Hall指出,面对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正通过新技术的开发与天然成分的挖掘,给消费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产品。

图片

据了解,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至今,首店数量逼近千家。赢商大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前8月,广州共引进999家品牌首店(城市首店及以上级别,含品质首店及一般首店)。2024年1~8月,广州引入品牌首店205家,已超2021、2022全年水平。其中,品牌首店149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3%。

针对外资品牌扎堆进驻现象,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商业及零售服务部负责人张宸豪分析指出,广州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其第一大商圈——天河路,以其多个重磅项目的集群优势,成为国内商圈聚合效应首屈一指的标杆,有效提升了天河路商圈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因此,天河路商圈成为众多外资品牌华南首店落位的首选。

“广州天河路商圈成为外资品牌华南首店的首选地。但其‘单极突进’的结构性隐忧亦不容忽视——首层店铺稀缺性加剧了品牌筛选漏斗效应,部分品牌面临‘看得见天河却进不了广州’的困境。”他进一步强调,“对标京沪,广州需加速培育多个与天河路齐名的商业综合体,形成‘多核共振’,方能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占据主动。” 

在另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京,快时尚巨头Zara于3月20日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落子亚洲首家旗舰店,引入多项创新技术:全球首个服装自动售卖机、亚洲首家Zacaffè咖啡空间,以及可实现两小时极速取货的智能库存系统。Inditex爱特思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Eugenio Bregolat)强调,中国市场一直是爱特思集团的战略市场,未来,爱特思和Zara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创新零售体验,紧跟并引领本地时尚潮流,积极为国内市场注入活力,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图片

据透露,Zara位于深圳的门店也正在翻新,预计将于4月底开业。

外资品牌的活跃搅热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本土餐饮企业也推陈出新争抢眼球。亚洲50佳酒吧庙前冰室与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联名推出“闲茶夜话”主题快闪活动,将中国茶文化与鸡尾酒艺术结合,设计出融入桂花、乌龙茶等元素的限定饮品,以中国茶文化为灵感,将传统茶饮与现代鸡尾酒艺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独具东方韵味的鸡尾酒。这些鸡尾酒将从3月25日起至4月25日,在庙前集团旗下的5家门店上线。

图片

从消费科技的精准突破,到零售空间的沉浸式体验,再到文化IP的跨界融合,外资品牌正通过多元化策略深耕中国市场。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平衡稀缺资源、提升本地化运营效率,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消费升级持续,中国市场的“磁吸效应”有望进一步放大。

文、图|记者 孙绮曼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