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以AI技术赋能中小学课堂教学?3月26日,在黄浦区海华小学,一堂名为“‘数’说中华”之“四大古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让台上学生和台下黄浦区各校的美术老师感叹,有了AI加持,美术课原来可以如此有意思!
这堂以“四大古桥”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源自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美术》教材里的《跨越时代的桥》,其内容融通古今桥梁文化,从河北赵州桥到上海南浦大桥,从古代桥梁的建造智慧到现代桥梁在材料与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展现出我国桥梁发展的历史脉络。
“秋天的赵州桥上,商贾云集,桥面中央人来人往……”展示课堂上,美术老师郑蓓磊带着学生们用AI技术领略了“四大古桥”当年的盛景。一边教学生们使用不同的描述词,郑蓓磊一边带着大家观察不同提示词所生成的视频,再结合风格和主题对作品进行不断微调。最终,每个孩子都在Ipad上用AI技术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古桥”,尽显各自的智慧与创意。在视频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运用AIGC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描述词非常重要,在反复调整描述词的过程中,大家也得到了“算法思维”的显性化训练。
海华小学校长陈菊表示,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手段。学校将“‘数’说中华”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以数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串联点,将各学科知识有机整合,既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充分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用现代技术创作出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作品,从而提升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