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期间,气温就像过山车,忽冷忽热,根据《柳叶刀·肿瘤学》的统计数据来看,肿瘤患者感染风险是健康人的4-6倍,且病情进展更快。
肿瘤患者如何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尽量避免冷热交替天气带来的伤害呢?
河南省癌症基金会“肿瘤防治云百科”项目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万百顺为大家科普穿衣的知识。
这场无声的“气温战争”中,一套源自北极科考队的穿衣哲学——洋葱式分层穿衣法,为癌症患者在倒春寒的季节里如何科学穿衣来打个样儿。
“洋葱式分层穿衣法”包括:内层速干、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根据气温随时增减。
一、内层(速干排汗层)
化疗患者的汗液成分发生微妙改变,尿素浓度升高38%,乳酸含量增加52%。
传统纯棉内衣在此时会形成危险的"微湿地",而速干内衣,可以使汗液蒸发速度加快,从而避免出汗后湿冷黏身。
推荐材质:
莫代尔棉混纺(60%莫代尔+40%棉):吸湿速度比纯棉快3倍
竹纤维内衣:天然抗菌率>90%(适合免疫抑制患者)
避坑指南:
化疗患者避开化纤材质(易产生静电刺激神经)
二、中层(动态保暖层)
据统计:当体温下降1℃时,紫杉醇的细胞毒性会减弱15%,而PD-1抑制剂的应答效率降低22%。
中层服装可以根据外界温度动态穿脱,可以保持核心体温的平衡。
推荐材质:
精梳羊毛背心(含毛量≥70%):单位厚度保暖性是棉的1.8倍
摇粒绒开衫(克重200-250g/m²):透气性与保暖性最佳平衡点
特殊处理:
在化疗输液港位置预留开口(避免反复穿脱摩擦)
放疗患者选择前开扣式(避免套头拉扯皮肤)
三、外层(防风防雨层)
倒春寒期间24小时温差可达15℃以上,午间最高温突破20℃(体感如初夏),凌晨最低温骤降至5℃(相当于冬季),24小时内经历四季转换,常伴随5-7级阵风。
江南地区:持续阴雨(7-15天连阴雨概率达83%),而西北地区:常常有风沙叠加降温情况。
所以,外层衣服要防风防雨。
推荐材质:
聚酯纤维防风夹克(带可拆卸内胆):防风效率是棉布的5倍
尼龙面料的轻便风衣(防水系数3000mm以上)
智能改造:
在领口缝制纯棉衬布(避免化纤直接接触颈部皮肤)
下摆增加松紧抽绳(防止冷风倒灌)
科学穿衣注意事项
避免“三层全脱”的极端情况,至少保留一层贴身衣物。
手脚保暖优先于躯干(手足温度每下降1℃,免疫力下降12%)。
忌穿高领毛衣(有中心静脉置管或者输液港的患者)。
最后,在这个倒春寒的季节里,推荐这套"洋葱式分层穿衣法",让肿瘤患者平稳度过。科学穿衣不仅是保暖之术,更是生命重启的智慧。(来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作者:万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