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31

评论

112

31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被霸凌的甜馨,揭开了校园隐形伤害的秘密

AI划重点 · 全文约2973字,阅读需9分钟

1.甜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学校遭受孤立的经历,引发关注校园隐形伤害的问题。

2.事实上,如今校园中的霸凌现象正在以孤立排挤为主,许多家长和老师并未察觉。

3.星二代因为身份特殊,更容易成为同学社交货币的“铸币厂”,遭受孤立和排挤。

4.然而,孤立霸凌的受害者需要建立“自己没有错”的认知,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5.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支持孩子的决定,并与老师、朋友家长沟通,解决问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我一直觉得,相比其他明星小孩,大众对“娃综”流行时崛起的那批“星二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

如果说其他的明星小孩都只是别人家的孩子,那“娃综”长起来的星二代就像是观众看着长大的邻家孩子一样,看到她们都会多几分偏爱。

所以,当12岁的甜馨在社交平台写下:“有些朋友接近我只是为了蹭流量,蹭完了就要孤立对吗?”这样的句子时,我们的愤怒就与看到身边的孩子遭受霸凌时的状态是完全一样的。

图片

其实,甜馨遭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霸凌,更像是一种社交关系中的“孤立”。

而实际上,类似《少年的你》那种直接对人实施暴力的行为,在如今校园中正在被另一种“霸凌”所取代,那便是孤立排挤

图片

而大多数时候,当类似的孤立霸凌发生时,成年人都一无所知。

只有孩子孤军奋战。

01

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就是关注度,因此每个渴望被关注的人都想要流量,想要聚光灯永远打在自己身上。

那么,对于成长于聚光灯下的“星二代”而言,获取流量的确比其他人容易非常得多,这就会在无形中让她们成为周围人中的异类。

当星二代这个身份成为同学社交货币的“铸币厂”,她们的自我价值也早已悄然通胀,她们就脱离自己小孩子的身份,成为了某种功能性的存在。

甜馨所念的国际学校管理相对宽松,可以给孩子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她也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轻松幸福的。

图片
图片

那么,甜馨校园生活的孤立感来源于何处呢?

在她12岁生日派对的时候,李小璐和贾乃亮共同合体为女儿庆生,当时便有许多媒体报道。这样的生日会,以甜馨所在的国际学校的学生家庭来说,也许并不特别,但不会有任何一位同学可以受到同样程度的关注。

这便是甜馨的“特别”之处,而这种特别又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回流到甜馨的身上。

图片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嫉妒情感与社会比较紧密相连。人们常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衡量自身的价值与地位。一旦他人的成功或优越之处超越了自己,便会激发嫉妒之情。

类似的感情就算没有转变为直接的攻击,也会转化为区别对待,或是审视、甚至是孤立。甜馨与她的同学而言,已经不会是普通的同学,而是一个有争议的星二代,一个可以产生流量的人。

所以甜馨在长文中写道:

像八百个监控按在身上一样,有些朋友甚至接近我都是为了蹭流量,这样真的好吗?

图片

有时,他们烦恼的不是周围的“星二代”,而是星二代身上那自己永远无法触及的光环。

星二代被霸凌的例子在娱乐圈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曾受困于这个身份,被霸凌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吴宗宪的女儿就曾经因为爸爸公司旗下有周杰伦,而被学姐要求提供周杰伦的六张签名照,在她表示没法拿到后,学姐就对她进行言语的辱骂。

图片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类的社会互动本质上是基于理性计算的交换行为,个体通过衡量成本与收益来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这个时候,学校变成了微小的社会场景。周杰伦的签名成为‘讨好券’,校园对于这些星二代来说,就是微型的名利场。

除此之外,星二代的家庭关系也是最常被拿来议论的东西。

邱淑贞的女儿沈月因为自己的身份经常被狗仔在学校堵着拍,后来她的同学开始在背后议论,说她家人的坏话,让她在学校受到孤立和排挤。

图片
图片

成龙的私生女吴卓林也曾因为自己的身份被孤立,让她在学校屡遭同学嘲笑和霸凌。

只是,吴卓林的案例相对特殊。

污名其实是一种微观的社会控制机制,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歧视,更是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机制。针对吴卓林的攻击其实是小孩子对私生子这个身份的歧视和惩罚。

图片

吴卓林还曾在采访中回忆过小时候朋友突然变脸的时刻:

当时最伤心,不是同学歧视她,而是一个好朋友,有一日突然变脸,不理她不止,还叫其他同学去欺负她,拳打脚踢。而吴绮莉说,当时有些同学,经常拿走卓林的东西,功课、书包、饭盒这些日用品。可怜的卓林只有8、9岁,女儿太小不会反抗,妈妈会。

这些霸凌经历对吴卓林有些影响?

她会因为受过伤害,对认识朋友存在戒心,会想为什么人家会同她做朋友。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小心翼翼似曾相识?没错,甜馨在表示不会让朋友蹭热度时也是这个状态。

图片

这就是星二代在面临不友善的环境中所必然拥有的心态。

比起恐惧恶意,因为无法分辨友善的真假,她们也无法安心地接受善意,而这样的不安就会持续伴随她们一生。

02

值得注意的是,霸凌的1.0版本通常伴随着肢体伤害。早年吴卓林就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这样的霸凌在外显状态下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尤其是当下成年人开始注意学校霸凌事件,家长会重视肢体上的霸凌,会强硬地要求学校解决问题。

图片

但如今更多的校园霸凌,正在以沉默的形式发生。

“孤立”成为我们看到的最多的词。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在遭受社会性拒绝时被激活的脑区与身体疼痛时被激活的脑区是一样的,这证明当我们被孤立时,感受到的痛苦是真切存在的

孤立是精神霸凌的一种,而且很容易被大人忽略,因为没有“实体”,从教师到家长都认为伤害不大,或者也许根本注意不到。

有网友写出了孤立时作为受害者的尴尬状态:

他们甚至没有孤立你,他们只会在你因为某些事情上与他们说话时敷衍过去,然后在你转身时与旁边人小声交流,伴随着嘲笑的笑声,十分刺耳,但你好像无法反击,因为你没有听到她说的话,也没有证据证明他的嘲笑声是在关于你,如果你回头质问,他会说,我又没有说你,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有证据吗?你也太敏感了,想的也太多了。

图片

“他们有时可能会恐吓你,带动全班孤立你,没事儿就对着你恶意的笑。故意高频地和你说话。相互配合眼神交流。传你是一个敏感玻璃心。”

图片

“他们不会蠢到让你掌握任何的证据。”

图片

也有网友总结了孤立式霸凌的四个状态:

首先是信息封锁,就是你永远无法得知班级活动或者大家到底在做什么,你想被套在一个玻璃罩里,能看到大家在做的事,但参与不了;

其次是微表情攻击,一个嘲讽的眼神,一个不屑的嘴角冷笑,都会让你意识到,你融入不进集体中;

第三是责任扩散,孤立通常不会只发生在两个人间,因为“大家都这么做”的潜意识,让霸凌者更加肆无忌惮;

最后就是受害者自我怀疑,怀疑是不是自己敏感,怀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

而到了这一步,孩子基本就已经是完整的霸凌受害者。

图片

03

孤立霸凌的受害者,首先要建立“自己没有错”的认知

就像甜馨一样,勇敢地打破被孤立的状态——这里说的并不是只有大体量粉丝的星二代才能做的事,而是心理层面的调整。

12岁的甜馨有家人的支持和网友的喜爱,在很多时候对外界处境是有清晰判断的,所以她可以反抗,可以为自己发声,可以判断什么是对错。

图片

大多数小孩子没有她这样的运气,她们看重集体友谊,希望被同龄人接纳。所以宁可沉默地自我反省,也不愿意向外求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长既是最后的防线,也可能是最先的盲区"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至少要敏感地察觉到孩子的状态,并支持孩子的决定。王岳伦曾在采访中分享过王诗龄减肥,就是因为有男生嘲笑她。

而后王诗龄减肥,他也没有阻止,只是很心疼她。

图片
图片

孩子的社交比大人残忍直接得多。家长要相信孩子的感受,询问孩子的意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分享家长要如何处理孩子被“孤立”的状态,她总是会先问一个问题——孩子怎么想?

因为孤立霸凌和其他霸凌不同,往往是隐秘而模糊的。家长如果强硬地寻求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不一定收获好的结果。

她给出了一套合理的话术,在面对孩子说自己被霸凌或是被孤立的事情时,不否定或者是攻击孩子的感受,而是在询问中发现细节。

图片

并且要明确孩子的诉求,是想继续和朋友们相处,还是不想做朋友,想要换一个环境。

然后再考虑与老师或者朋友的家长沟通,调整座位、疏导心情。寻找软处理的可能,而不是像面对霸凌冲突一样态度强硬。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在学校孤立的同时,在家里也被孤立。

这感觉倒有些像在甜馨说自己霸凌时,网友的第一反应绝不会嘲讽她想多了、她敏感,而是会安抚。

霸凌如同房间里的灰尘,我们无法永远清除,但必须持续清扫。

“真正的绝望是沉默的”。

如果我们允许“甜馨们”的呼喊消散在风中,或者是期望被孤立者少一些敏感不要生事,那便是默许了霸凌的进化。

只有真正地重视孩子的声音,温柔而有力量地陪在孩子身边,才能撕开霸凌假面的真面目。

也唯有如此,玻璃罩外的笑声才会不再刺耳,成为重建尊严的乐章。

 她心语小屋

陪你走过每一个情感起伏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15
3328只股票诊断结果已更新,输入代码,查看你的股票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