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来大理感受不一样的“咖旅”,品味“代表中国的云南咖啡”!

图片

图片










“主席好!能不能邀请您来喝杯咖啡?”3月19日下午,丽江古城一处咖啡馆门前,一群市民游客正热情地邀请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谢谢啊!” 习近平总书记闻言停下脚步,和他们亲切交流道:“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


咖啡,为什么选择了云南?





云南处在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使得云南成为咖啡生长的宝地。在云南的高山峡谷间,咖啡树扎根生长,优渥的气候条件、独特的种植技术,成就了云南小粒咖啡 “颗粒饱满、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的独特风味。截至2024年底,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120万亩,年产量超14万吨,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云咖飘香,在云岭大地,更在世界舞台。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持续攀升。从深山到都市,从国内到全球,“云南风味” 的醇厚,正飘向世界各个角落。


图片


云南第一棵咖啡树,在大理宾川







在大理宾川县平川小镇的金沙江支流渔泡江边,坐落着一个只有84户人家378人的彝族小山村 ——朱苦拉。1904年,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把一株咖啡苗种在了朱苦拉教堂的后墙外,从此,彝族祖辈积累的古老智慧与法国人的浪漫结合,延续了一杯咖啡与中法三代人的百年传承。


图片
图片


22棵百年咖啡古树、1134棵平均树龄70年的咖啡古树,这片古老的咖啡林,是云南小粒种咖啡最古老、最纯正的波邦(旁)蒂(铁)皮卡品种,成为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与 “活化石”。


195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将咖啡树的种子从朱古拉村带到保山市栽种,自此开启了咖啡在云南大面积的种植旅程。一百多年前种下的咖啡树,在朱苦拉静静地存在了数百年,繁衍成林,目前以朱苦拉为核心的咖啡片区已发展到8000余亩。


图片


图片2013年,“宾川朱苦拉咖啡”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图片

2016年2月,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苦拉咖啡已成为这个古老村寨的文化符号和地方资源。

图片

2017年,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文化传承的代表。


朱古拉是由彝语“若客来”发音演变而来,意为“弯弯曲曲的小路”,入村公路修通之前,这里交通闭塞、舟车隔绝、鲜为外人所知,村民们靠人背马驮出村叫卖咖啡。如今,大理吹响了咖啡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让朱苦拉的古树咖啡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图片
图片


不是产区,却有很浓咖啡氛围





大理并非云咖主要产地,但凭借独特的旅游市场与文化氛围,大理成功孕育出了一片繁荣的咖啡天地,让每一缕咖啡香,都承载着故事与梦想。

走进大理古城,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建筑间,不时可见风格各异的咖啡店。它们或隐匿于深巷,或临水而建,成为游客与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休闲角落。据统计,仅大理市区内,就有超过180家咖啡门店,而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栈更是多达1200余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大理咖啡文化的蓬勃生机。


图片


运用不同的非遗文化、非遗技艺创新开发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咖啡周边产品,是大理咖啡之城打造过程中的必经环节。


在喜洲古镇,有数十家咖啡吧台,松弛开阔的田野景观、古建筑保存完好的街道和全年高饱和的阳光,让喜洲成为名副其实的“咖啡小镇”。


喜洲镇周城村是一个以扎染知名的白族村落。在璞真扎染博物馆有一家咖啡馆,店内白族扎染装饰与咖啡渣植物染的店员围裙相呼应,无不体现传统与创新的交织。通过咖啡引流,链接了不同的非遗产品,搭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空间。


图片


当你在大理旅游,不妨来一场 “咖旅”。对于嗜咖啡如命的人,一定要去地道的咖啡店,品尝几种不同产区的豆子,会让你瞬间爱上来自西南的中国风味。当咖啡师拉花的奶泡,消融在波光里,你会明白为何说这里贩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生活于此的人们,最本真的浪漫。


图片


在洱海边,有许多家推窗便能看见洱海的咖啡馆。每天一大早,就有游客陆续走进这些咖啡馆,等待邂逅日出美景。


从大理市机场路转盘出发,沿环海东路一直行驶到小普陀景区,随处可见环海路上的咖啡营地、移动咖啡车、咖啡馆……咖啡热潮已然随“风”而起、乘“风”出圈。


图片


如今,在大理,咖啡+文旅、咖啡+民宿、咖啡+摄影等新的业态正在逐渐发展壮大。灿烂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水风光、宜人的旅居环境,为大理培育更大的咖啡消费市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图片



咖啡里有他们的梦想





随着大理咖啡产业不断发展,咖啡师这一职业群体也逐渐壮大。他们中,有的是怀揣梦想、热爱咖啡的年轻人,有的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咖啡大师。他们在大理的咖啡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业余的咖啡爱好者,则凭借对咖啡的热爱与执着,不断学习、进步。


图片


大理持续大力引进、培育咖啡行业高层次人才。依托大理大学、滇西应用大学、大理技师学院等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加大咖啡师等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咖啡技能竞赛,将大理打造成为国家级咖啡赛事集训基地和咖啡产业职业技能人才高地,实现产、学、研、销各环节协同发力,持续创造大理咖啡产业发展活力。


2024年9月,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咖啡师专业竞赛在大理举办,来自大理代表队的苏天鹏获得一等奖。从书本到实操,从豆子到杯子,伴随着咖啡的棕色香气,咖啡师们在理论与实操的考验中超越自我,用准确答案诠释专业深度。越来越多的咖啡师们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大理的咖啡文化,展现着大理的独特魅力。


图片



从自由肆意的海东到诗意田园的海西,从古色古香的村庄到广袤宁静的田野,散落在大理大街小巷、形式多样的咖啡经营点,已然成为 “书香大理・咖啡之城” 的独特烟火气。在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咖啡消费场景里,大理咖啡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崭露头角,大理咖啡的价值日渐提升。


大理:“咖啡之城”




2023年8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大理州建设咖啡之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全面揭开了建设咖啡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序幕。大理州出台一系列扶持咖啡产业发展壮大的配套政策,聚集咖啡技能人才,培育 “咖啡 + 非遗”“咖啡市集”“景区咖啡车” 等多元业态,结合本地特色打造文旅融合、产业配套的 “咖啡之城”。


“市场上的一杯咖啡一半是牛奶,四杯咖啡就要消耗一公斤鲜奶”,咖啡市场对牛奶的需求巨大。大理乳业历史悠久,奶牛存栏一直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最高时占据云南奶源的将近80%。打造咖啡专用奶生产基地,也被列入了大理未来发展的蓝图里。


图片


目前,大理正在进一步完善构建咖啡之城的产业体系。利用大理优于全球90%以上区域适宜储存咖啡的气候条件,大理正在规划建设大理咖啡仓储物流园,吸引国内外咖啡企业入园,推动云南咖啡资源向大理聚集,带动咖啡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产业在大理集聚发展。


图片


在大理

咖啡的 “提神”“续命” 等网络热词

变得弱化

喝咖啡这件事十分纯粹

喝咖啡就是喝咖啡

就是在大理这样一个地方

享受一种“慢”和“漫”的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苍山脚下

古城道旁

洱海湖畔

看一片闲散的云

听一首不知名的歌

于一杯咖啡中

品味独属自己的“诗与远方”

感受舒适与惬意


图片


从“一颗豆子”到“一杯咖啡”

大理的咖啡故事正不断演变

人们陆续加入进来

持续书写着大理咖啡新的故事


来源/风花雪月号

编辑 责编/李丹

终审/杨凤云  张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