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走进天一中学,与学校师生交流分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湖实践”。施一公在与提问学生互动时,鼓励他们要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爱国的拔尖创新人才。
施一公分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施一公与学生互动
施一公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不仅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杰出的贡献,更将科学报国作为人生的信念。2008年,他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起,担任西湖大学校长、讲席教授,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西湖大学从何而来?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何独特路径?讲座中,施一公院士从学校办学定位、师资力量、科研战略布局等方面阐释了西湖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培养优势,让大家对这所新型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指出,西湖大学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特色,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为目标,实行“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全员自主选择专业、全员参与海外交流。这一打破常规的培养体系,正为国家战略需求输送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未来科学家。
学校赠送书法作品
讲座现场
讲座中,施一公院士以自身研究经历为例,勉励学生们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坚持独立思考,以好奇心驱动终身学习,以担当精神回应时代需求。在互动环节中,天一学子踊跃提问,施一公院士就怎样确定专业方向、如何保持初心等耐心回答。寄语高三学子,要学会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见解,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学生提问
值得一提的是,施一公院士还是2020无锡马拉松的形象大使,“长跑是西湖大学跳动的运动‘基因’。”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长跑,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本次讲座是天一中学“名人课堂”系列之一,是该校“三高合作、协同育人”的缩影。一直以来,天一中学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成立“天一科学院”,依托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和高端平台的学科和技术优势,构建充分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校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学习中心”。
通讯员 邵志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丁波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