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始终秉持“以民为本、服务大局”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区照明设施建、管、养工作,持续擦亮“港城掌灯人”特色亮点品牌。
聚焦“智能、节能、美观、安全”的工作目标,通过积极推进多功能杆建设应用,搭建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创新实施路灯能源托管项目,构建“科技赋能+智慧管控+绿色运维”三位一体城市照明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城市照明精细化管理水平。
智慧赋能,构建精细管理新场景
多杆合一,高效集约。建成张家港市第一条智慧路灯“多杆合一”道路——白鹿路,完成港城大道(S338-长安路)段、蒋桥路(道口路至蒋乘路)、杨锦公路-东二环沿线等路段路灯LED升级及多杆合一改造,建成多功能杆近2000杆。通过“一杆多用”的手段,集成照明灯具、监控、公共广播、气象传感器等设备于一体,打造“智慧杆站”为城市的感知节点。物联感知,动态调整。搭建智慧路灯管理平台,根据道路等级、亮度要求、人流量等要素匹配照明策略,实现智能化按需照明,例如学校周边的路灯在低人流量时维持节能模式、在晚自习结束时自动调至最大亮度等,实现了城市照明“绣花针式管理”。远程控制,智慧运维。通过智慧路灯管理平台进行灯具在线地理信息管理,实时查看设施运行记录和状态记录,即时检测反馈故障,实现可视远程运维,节省人力巡检。
低碳转型,激活节能增效新引擎
开展城区路灯提升改造能源管理服务项目,将城区现存24000余盏高压钠灯更换为能耗低、光效高的LED灯具,同步加装智能化单灯控制终端,并接入现有张家港市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实现单灯的精准监测、启闭和调光控制。改造完成后,城区道路照明平均亮度可提升1倍,年节电率超35%,运维成本下降20%,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年,助力绿色低碳示范城区打造。创新开展能源托管项目,实施晨丰公路路灯提升改造能源管理服务项目,改造路灯2001杆、灯源7000盏,建成多杆合一路灯41杆,助力打造市域快速化交通圈,服务港城高质量发展。
点亮夜景,营造宜居城市新体验
完成公园城市与城市微更新项目照明工程,对大成广场、丰收岛、幸福树街道、大润发东侧地块、前溪公园等9处“口袋公园”进行更新改造,成功为市民打造可漫步、可运动、可游憩、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夜间景观空间,增添港城夜间活力,该项目获第十二届阿拉丁神灯奖“全国优秀工程奖”。“节假日模式”点亮港城夜景氛围,在节日期间将夜景灯光调整至节假日模式运行,每日定时开启小城河喷泉,延迟景观灯节假日模式关闭的时间,为市民呈现美丽祥和的节日夜景的同时,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常态巡查,织密运行保障安全网
常态化开展城区照明设施管理维护,及时维修辖区内问题路灯、景观灯,辖区道路照明设施亮灯率、完好率均达到99%以上,景观照明设施亮灯率、完好率达到95%,事故及时处理率达到100%。开展照明设施隐患专项排查,成立检查小组,督促维护单位和乡镇部门加强安全排查,截至目前,3月共出动514人次,排查照明设施3805处,发现并立即整改照明设施隐患22项。落实汛前检查和防汛应急准备,以“保障照明、预防事故”为目标,按照“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原则,根据历年照明设施受汛情影响数据,开展辖区地势低洼路段照明设施排查维护,对发现的5处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下一步,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坚持建管并重、增亮提效,结合我局“126”工程,系统推进城市照明综合整治提升,进一步深化多功能杆建设、智慧照明管理平台打造、能源托管项目等工作,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以安全运行为支撑点,持续提高城市照明建设管理水平,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工程,为提升市民夜间出行体验、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服务港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