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上,中国以1100万辆的销售数据占据全球近65%的份额(2024年数据),而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却不足10%。这不禁让人疑惑:是德国、日本真的造不出来更好的电动车吗?单就小编的观点,一定不是,传统的德系以及日系肯定有自己更多的考量。
比如对传统汽车工业更加依赖!毫无疑问,德国和日本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绝对霸主,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燃油技术体系。例如,日本混合动力技术(HEV)全球领先,仅丰田普锐斯累计销量已超2000万辆。庞大的产业链已经和品牌不可分割,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转型新能源意味着颠覆现有利益链,短期内可能引发产业链震荡。这对于传统主机厂是个不小的冲击。
其次对技术路线的分歧:以我们常见的德系和日系品牌为主,他们对于未来新能源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这些主机厂会看中更环保的“氢燃料电池”视为“终极环保方案”,认为其充电快(3分钟)、续航长(超800公里)、零排放的优势远超锂电池车。为此,日本政府投入超3000亿日元研发氢能技术,丰田Mirai已实现商业化。然而,氢能推广面临储运成本高、基础设施匮乏等难题,全球市场响应冷淡。所以短期内是没办法完成,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分主机厂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畅想。
最后,也是目前争议点最多的,那就是对于能源结构与环保理念的冲突!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的诞生,一方面能降低对于燃油的使用率,而另一方面就是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排放。但其实已经包括多个国家在内都公开质疑电动车环保性,假设,电力来自火电,那么电动车不就是转移污染源吗?其实关于电车并不环保的质疑,从新能源汽车诞生到现在就从未消失过!
所以总结一下,是真的是这些传统主机厂造不出更好的电动车吗?就小编个人观点而言,并不是,上面已经详细的列举出了原因,而有很多原因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比如环保问题,试想一下,20年后的电动车的电池到底需要怎么处理,而且很多欧洲国家已经挑明了,未来处理废旧电池的工作需要中国来处理,到那个时候,或许才是国内造车新势力麻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