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岛市正在密集向外界推介自身邮轮旅游资源:
3月19日,青岛市邮轮旅游专题推介会在济宁曲阜举办。现场发布了青岛今年邮轮航线;
3月20日,青岛市邮轮旅游专题推介会在郑州举办;
3月21日,青岛邮轮旅游推介会暨“地中海”号邮轮春季航次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邮轮被称为“海上度假村”,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方式,是中产阶层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升级选择。
2006年,歌诗达邮轮公司的“爱兰歌娜号”首次驶入中国海域,标志着邮轮产业正式开始进入中国。此后十多年里,中国邮轮出入境旅客人数年均增幅超过30%,被称为“黄金十年”。
前几年,邮轮旅游遇到了短暂停滞。不过,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认为,中国邮轮将迈入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相关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将到达1400万游客人次/年,入境外国游客420万人次/年,中国邮轮经济总量为5317亿元人民币。
大型邮轮“赛琳娜号”在青岛停靠
这样的蓬勃潜力,对于注重邮轮经济的青岛来说是显然是利好。
2023年3月,《青岛市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正式发布。青岛推出访问港客源、始发港客源、邮轮常态化运营、购买邮轮运营、首航和首访五个方面扶持政策。尤其是对于新建造邮轮,最高奖励可达1亿元。
自2023年9月率先复航以来,青岛邮轮经济快速复苏。2024年运营航次21个,出入境游客7.1万人次,位居中国第五。今年,青岛邮轮航次预计将突破40个,共6艘邮轮来青,形成“短途休闲+深度体验”丰富组合。
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强大的港口基础设施都决定了,青岛有机会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邮轮港”。
地理位置上,青岛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区域,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之一,辐射山东半岛(蓬莱、威海等)及日、韩两国港口城市,可以形成多目的地航线网络,具备成为区域邮轮枢纽的天然条件。
旅游资源方面,青岛拥有海滨度假、八大关、德式建筑群等历史建筑、啤酒海鲜文化等特色资源,可开发“邮轮+岸上文旅”融合产品。
基础设施方面,青岛港口设施完备先进,邮轮母港拥有6万平方米国际客运中心,1.3万平方米无障碍开阔场地,3个专用泊位,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超大型邮轮。
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
因此,在日常运营中,东北亚区域航线,尤其是日韩热门航线,成为青岛邮轮的主打项目:
今年4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开启青岛首航,目的地是日本鹿儿岛和韩国济州岛两个热门旅游城市;
5月14日,有“艺术之船”之称的“爱达·地中海”号将在青岛运营,目的地是日本福冈与韩国济州岛;
7-10月,有“青岛基因”的“蓝梦之歌”号在青常态化运营,探访日本长崎、福冈、大阪、佐世保、鹿儿岛及韩国釜山、济州等更多目的地。
未来,在政策创新、航线拓展、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青岛有望成为东北亚邮轮经济的支点之一,助力中国在全球邮轮产业中占据更高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