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1969→2025:在东风汽车博物馆,看见中国汽车工业的“进化论”

打响“中国军车第一品牌”

1970年,在马灯精神的照耀下,第一代东风人在芦席棚车间里,靠着双手敲打出了中国的第一辆EQ240,并于1975年完成了汽车工业体系的建设,将第一代越野型载货汽车——EQ240正式投产。过程中,二汽人齐心协力完成汽车质量攻关104项,工艺攻关64项,设备攻关1800多项,实现2300项技术革新,保证了这款车型的产品质量。

1976年至1979年,EQ240系列越野卡车,迅速装备至全军各主要机械部队和装甲部队,大大提升了解放军执行作战任务的效能,增加了打击敌方目标的手段,减少了后勤保障压力。

1978年,EQ240还上了战场。当年,二汽接到命令,调集1000辆EQ240军用越野车和1000辆5吨民用车,交付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整个战争期间,二汽军车全部执行了最艰巨的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

当地环境恶劣,丛林密布,山路陡峭,弯道多,雨后道路泥泞不堪,非常考验运输车辆的性能和质量,当时有些国产车很难在这种路况和环境下驶近前沿阵地。EQ240却可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即便是陷入坑坑洼洼,它也可以靠车辆前方配置的绞盘,把钢丝一端绑在大树上,把自己“解救”出来。

作为第一代东风建设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原总装配厂总工程师战权理曾亲历了两吨半越野车EQ240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的过程。让他引以为傲的就是,这款产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表现。“一辆EQ240从山崖上摔下来,滚了几个跟头,落到山下,驾驶室被摔变了形,但就是这样一辆严重摔伤的车,战士们照样开着跑,仍然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

在南方大山里,EQ240经受住了战争环境的残酷考验。在枪林弹雨的前线,EQ240执行了最艰巨的战斗突击任务和物资抢运任务,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影响作战。因为驾驶EQ240没有后顾之忧,汽车运输兵都很喜欢这款车,觉得它靠谱、安全。这些“战绩”离不开EQ240的功劳。1978年,EQ240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得到了部队的嘉奖,被部队官兵亲切地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图片

图片

缔造扭亏为盈奇迹

1978年,二汽产品开始军转民,全力转入五吨民用载货车——EQ140的生产,首批产品下线并上市。

当时,我国公路运输以国道为主。因此,EQ140设计最高时速为90km/h。车辆采用短车头,主大灯两侧设有侧灯,扩大了视野范围和照明区域。驾驶室增加了隔热泡沫塑料地毯和顶棚,并装有暖风除霜装置,改善了驾驶室冬冷夏热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二汽凭借EQ140打响商用车研发生产的翻身仗。性能可靠,动力强劲使其上市后受到热捧。上世纪整个80年代是EQ140的巅峰时期,它占据了当时中国公路运输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它助力东风成为中国首家年产突破10万辆的汽车企业。洒水车、吊车、翻斗车、自卸车……EQ140的变型车种类超过100种,总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主持这款车开发的黄松评价道:“EQ140让二汽开始盈利,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它的改进型连同方方的大灯和车头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举世瞩目的港澳回归也有东风EQ140军车身影,它运载三军将士进驻香港、澳门,代表国家去结束殖民统治,行使主权。那一刻,不仅是东风人的骄傲,每一个中国人也都因此而自豪。

图片

图片

“千手观音”发动机缸体大拉床

新中国成立之初,机械工业以修配为主,尚未形成独立的制造业。在苏联的援建下,中国机械工业建立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较快地掌握了一大批先进装备和重大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

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工业之母”的机床工业,形成了“十八罗汉”产业格局,并形成了大型成套设备制造能力,逐步实现了从修配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的过渡,中国机械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中国机械工业体系的建立,特别是机床行业的发展进步,为二汽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厂奠定了技术,装备,人才等重要基础。

其中,济南二机床厂是全国机床行业大型骨干企业,是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重型金属切削机床实力最强。济南二机为二汽研发制造了汽车发动机缸体大拉床,俗称“千手观音”,为当时汽车行业唯一的、最先进的组合机床。

二汽筹备之初,从当时国情出发,制定了瞄准国际先进技术,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使二汽快速达到现代化企业水平的聚宝方针。1970年发动机厂在“四边建厂”(边设计、边施工、边安装、边生产)方针的指导下,虽然厂房主体工程尚未竣工,但是设备已陆续运进基地,开始边建设边调试生产。此期间陆续聚集了大连缸体组合机自动线、缸体大拉床、金刚镗、发动机曲轴自动线等当时“精、大、稀、关”的行业顶尖设备及产线。

素有“国宝”、“千手观音”之称的缸体大拉床,由二汽与济南第二机床厂共同研制,承担了缸体第一道工序的粗加工,往复一次即可将缸体顶面、侧面、底面等六个平面全部加工出来,是国内当时自主科技水平的最高体现。

半吨黄金换回“国宝线”

走进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锻造工厂前梁工区,一台高大威武、锤声铿锵有力、全长约60余米的自动化生产线很惹人注目,它的机械手伸入主机内抓起一根125公斤重的曲轴放到传送带上,火红的锻件有序地向前流动……

这套设备是1976年从德国进口的,是当时世界上制造的第一台万吨锻压机,购买这套设备当时用了半吨黄金。

时间追溯到二汽建设初期。经过数年奋斗,二汽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但是,当时中国汽车装备事业比较落后。因此,二汽引进国际先进的新装备,为生产高品质的东风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这台1976年引进的被称为“国宝线”的万吨锻压线就是二汽引进的国际先进装备的典型。

为从国外引进优良设备,曾担任东风锻造公司副总工程师的秦裕琏分别向日本和西德询价,日本报价中仅设计费一项就高达260万美元;西德EUMUCO公司的报价虽无设计费,但主机12500吨锻压机单价达3241万马克(相当于当时一吨黄金的价格),也远远超出预算。

二汽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为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二汽先后和EUMUCO公司进行了两轮谈判。最终,二汽只用一半价格就买到了原本报价值1吨黄金的12000吨锻压机。

1976年,12000吨锻压机制造完毕,当年6月运抵上海港。由于设备重量、体积过大,超出了铁路运输的范围,只好选择水路和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还算顺畅,公路运输却费了不少功夫。”秦裕琏回忆说,主机和部件重达150余吨,驳船到郧县后的卸货装车和后来运设备的平板车翻越大坡时非常艰难,于是,成百上千的二汽人一起甩开膀子、喊着号子、前拉后推。

为了确保后续的安装质量,在设备的制造阶段,二汽就派秦裕琏等人去西德监制验收。在监制过程中,6名监制人员整天蹲在制造现场,细心记录每一个环节,有疑必提,有疑必究。他们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外国同行的敬佩,一个型钢切断机设计师甚至把全套设计制造图私下给秦裕琏,说:“这是额外提供给你的。”

为保证装配需要,秦裕琏还说服德方无偿提供诸如各种紧固件、各式管接头和无缝管等几百种标准件。临行前,德国专家对秦裕琏说:“设备安装调试从来都是我们派出人员负责,如今这么复杂的自动线你们要自己安装,那可比玩拼图还难。”

回国后,第二机电安装公司承担锻造线的安装任务。由于在监制时对拆散的设备进行了十分细致地分类,并做了不同的记号,从吊运、安装直到各种水、气、油、润滑管路以及电气连线全部接通,没有发生任何缺损和差错。

1977年秋,设备调试成功并得以正常运转。万吨线投产后,主要生产汽车大型前梁和大型曲轴等主要锻件。作为锻造业标志性尖端设备的代表,万吨线经受住了50年现场“火”的洗礼和市场“血”的考验。

50年来,它声名显赫,接受了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等众多国家领导人的检阅;50年来,它不辱使命,生产的零件不计其数,成为二汽“聚宝”“包建”史上的重大成果与象征之一。

图片

露天电影打开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汽的露天电影,是那个年代二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人的美好回忆,成为一代二汽职工的集体记忆。

当时,二汽所在的十堰地区,娱乐活动相对匮乏,没有电影院,电视机也未普及,为了丰富二汽职工的文化生活,二汽引入了一台3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种放映机。于是,露天电影成为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

二汽工人俱乐部后方的一块空地,就是当年的露天电影院。此外,露天电影还会在厂区内或附近的空旷场地放映,放映时,会拉起一块大幕布,周围的人们便三三两两地聚拢过来。

一场场电影,成为二汽职工最期待的活动。每到放映露天电影的日子,职工和家属们都会早早地来到放映场地,带着板凳或直接站在地上,等待电影的开始。孩子们在银幕下跑来跑去,大人们则聊着天,整个场地充满了热闹的氛围。夜幕降临,电影开始,整个场地便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沉浸在这难得的视听盛宴中。

当时的露天电影以国产经典影片为主,也会放映一些外国影片,为二汽职工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1982年6月,由湖北省音协主办的“建设者的歌”音乐会一行70余人来二汽演出,首场在张湾露天电影场演出,观众近2万人,盛况空前。当中央乐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等著名演员登台演出时,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予以欢迎。9月,中央乐团演出小分队来二汽慰问演出,李谷一再次赴车城。1983年6月,东方歌舞团来二汽慰问演出;随后,北京电影乐团也来到二汽演出。

图片

聚宝包建,海纳百川建二汽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创举,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

20世纪6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缺乏新产品、新技术的储备,承担着重大使命的二汽,必须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为此,二汽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建厂方针十四条》,明确提出采用“聚宝”、“包建”的方式建设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厂。

“聚宝”,就是聚人才之宝、聚设备之宝、聚技术之宝,就是聚集起全国、全行业最优秀的人才,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最先进的机械设备、最新的材料,来建设二汽。

据统计,在二汽的建设中,共采用当时的新工艺53项、新材料14项、新技术40余项。为支援二汽建设,全国588家机床厂为二汽制造非标设备800余台,工装1500多种。与此同时,通过聚宝,全国解决了二汽建设急需的近20000台套生产设备问题,并从国外引进了部分“精、大、尖、稀”先进设备,如从西德引进的被称为“国宝线”的12000吨“尤木克”自动锻压机生产线,当时全世界就只有德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有。聚宝建设,使二汽工艺装备水平、制造能力一开始就处于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缩短了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包建”,就是选择国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工厂,通过“老厂包新厂、小厂包大厂、几厂包一厂”的方式,承包建设二汽各专业厂。在建设过程中,这些承担包建任务的企业和人员,奔赴“三线”,无私奉献,包工厂设计、包生产设备、包工艺设计、包生产调试、包人员培训,为二汽的早日建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据统计,在二汽的19个前方厂中,一汽包建了11个、上海包建了6个、北汽包建了1个、武汉包建了1个。全国30多家工厂,为二汽输送生产技术工人、技术管理干部1万多人,培训新工厂2万多人。

史无前例的“聚宝”“包建”方式,开创了在一个工业基础较薄弱的国家,建设现代化汽车工业的高效模式,走出了中国汽车工业自强不息、自主发展、敢于超越的新道路。

青年突击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二汽大规模建设,还有一批重要力量,就是青年突击队。从1969年传动轴厂7名青工成立二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到1975年,二汽共成立了133个青年突击队,4493名青年突击队队员。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积极上进,无私奉献,在二汽建设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口,他们日夜奋战在最重、最脏、最累、最苦、最险的地方。他们到哪里,那里就充满欢笑和歌声,那里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从1974年10月至1975年4月,轴瓦厂、铸造一厂、发动机厂、传动轴厂等十一个单位的青年突击队,共几千名突击队员,在黄龙滩上开展了一场攻坚战。

他们头顶蓝天,脚踏黄土,手提马灯,身居陋棚,不分昼夜。他们以惊人的毅力,挖沟数千米,挖土、筛沙、拣毛石数千立方米,浆砌毛石数千立方米。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黄龙引水工程。

轴瓦厂青年突击队会战在柏林河滩,此处是渗水塌方最严重的地方。突击队员们24小时赶工,仅用5天就铺盖好了25米管沟。这种不怕苦、不怕难、打硬仗的作风,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整个工程于1975年4月10日提前胜利完工。

无数有志青年怀抱“产业报国”的理想投身到二汽建设中,其中也涌现了大量突破传统性别分工,勇于挑战生理极限,积极参加重体力劳动的女同志,并组建了家喻户晓的“铁姑娘队”。

她们在十几米甚至更高的厂房上施展高空电焊、电气设施安装技艺;她们开“蹦蹦翻斗车”、混凝土搅拌机、卷扬机、发电机,在厂房钢屋架上刷油漆,与男职工一样整天一身汗水一身油污。在43厂车间屋面做“防水层”,姑娘们顶着盛夏酷暑和几百度高温沥青的烘烤,50多斤重的油毡靠人工一卷卷扛上房顶,两个人摊沥青一个人铺油毡,一天竟能铺设68卷。当年土建单位的抹灰工,也大多是十几岁的姑娘,一手托举二十多斤重的托灰板,一手用抹子往作业面上抹压水泥砂浆,一个工作日每人定额几十个平方米,体力消耗极大。她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在人多的时候不敢把手亮出来,因为常年的重力托举使手指变了形,甚至比男同志的手指还粗大。

一年四季,酷暑寒冬,二汽各专业厂工地都有她们忙碌的身影,她们不怕脏,不怕累,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里,她们的口号是“我们也有一双手,不能待在家里吃闲饭”。每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二汽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中诞生了党的九大代表、李凤英和十一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秦秀兰。

图片

图片

第一炉铁水浇注的毛主席像章

在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毛主席像章。这座像章重30多斤,高约30厘米,像章中央是毛主席侧面头像,头像上方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9个大字,头像下方弧形排列9颗五角星,标有“一九六九·四·一”的日期,像章最下方的底座上有“红卫厂革委会”字样。

说这座毛主席像章特殊,是因为它与东风“同岁”,更因为它是东风建厂初期,老一辈创业者在艰苦条件下用“土方法”铸造而成,凝聚着老一辈东风人的智慧和汗水。

1969年1月,通用铸锻厂的建设定在了周家沟。建设指挥部将通用铸锻厂列为先上马的重点,快马加鞭建成投产,为二汽全面开工建设提供条件。

“通用铸锻厂要尽快出铁水、出铸件。”1969年3月16日,二汽总厂下达命令。通用铸锻厂立即启动各项生产准备工作,全厂上下分工行动。从南京汽车厂前来支援建设的陈国柱有铁水生产经验,主动请缨负责冲天炉的制造。同时,厂里有人提出,党的九大即将召开,可以铸造几件毛主席像章,向党的九大献礼。

当时,十堰当地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需要制作冲天炉。冲天炉的设计生产能力是一小时出一吨铁水,一边画图纸,一边拿着图纸就地生产。二汽借用了当地工厂的设备,以自己的技术能力设计、制造了这座冲天炉。

毛主席像章的模具设计也在同步进行,采用复合模方式设计——毛主席头像部分选用石膏像,其他部分选用木模。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头像部分栩栩如生,但也给模具制作带来了许多难度。

3月26日,铁水成功融化了,我们对毛主席像章开始第一次铸造。结果,木模没有金属模耐用,缺陷明显。为确保成品质量,大家又用木模翻出了金属模,有了金属模后,陆续铸造了18个像章铸件。

铸件拿出来,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这也意味着,经过共同的努力,厂里具备了铸造的能力。经过细心清理打磨,再为像章刷漆上色,清理装饰,造好的像章看上去端庄大气,很好地表达了二汽建设者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在征集老物件的过程中,发现一座当年铸造的毛主席像章保存完好。50多年过去了,它的外表已经褪色,但线条清晰、画面精致,细节都凸显出来了,说明那个时候的铸造工艺还是很不错的。

芦席棚、干打垒,东风人体会了创业的艰苦,但那时不止有青春、有热情,更很多智慧,用各种土办法战胜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其中很多故事也成为闪光的记忆。

图片

面对全球汽车业百年变局,有着56年积累的东风汽车正在完成从“追赶者”到“新赛道定义者”的角色转变,东风汽车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见证者,更将成为新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在传承中敢于革新,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57
思维逻辑强的孩子是怎样的?豌豆思维,锻炼孩子逻辑思维!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