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2

1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低风险理财最近为啥一直跌?低风险并不意味着完全无风险,债市波动等致部分R1理财收益承压

“明明买的是R1低风险理财,最近一直跌!”近日,记者接到市民张先生反映,自己买的低风险理财出现亏损。近期,R1级理财产品亏损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多位投资者表示,自今年2月以来,他们购买的R1级固收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颠覆了他们对低风险理财产品“稳赚不赔”的传统认知。据相关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的R1理财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呈现负数,市场整体收益率也呈现下滑趋势。业内人士分析,债市波动等多重因素导致R1理财产品收益承压。理财经理提醒投资者需增强风险认知,理性看待R1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并建议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来降低风险。

市场现状:

部分R1级理财现亏损

记者调查发现,张先生购买的低风险理财出现亏损并不是个例。自今年2月以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购买的R1级固收类理财产品出现连日亏损,部分帖子引发近千条评论热议。在许多投资者的认知中,R1级(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几乎被视为稳健收益的代名词,普遍认为其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据Wind数据,中邮理财邮银财富惠农鸿运2022年第21期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为-1.3%,而其说明书显示,在中邮理财产品内部风险评级中,R1级代表低风险水平,产品净值波动性很小,净值回撤可能性及幅度很小,发生投资损失可能性很小,客户获得正收益可靠性很高。

据Wind数据,截至3月18日,中银理财、中邮理财、宁银理财和北银理财均存在R1理财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为负的情况。其中,中银理财有R1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为-2.6%,中邮理财有9只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为负。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16%,环比上周下跌0.57个百分点;理财公司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0.92%,环比上周下跌0.72个百分点,已经连跌四周。

原因分析:

多重因素致产品收益下滑

“资管新规落地后,‘保本保息’已成为历史。”市南区一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实际上,R1理财产品虽然以短债、货币工具为主,但债市一旦波动,其净值也会受到影响,R1对应的风险等级是低风险,意味着亏损概率小,但也不承诺保本。至于产品亏损的具体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这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债券市场波动、股市的“跷跷板”效应等。

普益标准认为,固收类理财收益率下滑与近期债券市场回调具有一定的关系。近期,在资金面处于紧平衡、权益市场回暖,以及经济利好政策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债市的交易情绪受到一定的压制,使得债市整体持续调整并进入下行区间。受此影响,以债券为主要持仓资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同步出现下降。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媒体表示,债券市场波动主要通过价格和利息收入两方面影响固收类理财产品。当债券市场利率上升,已发行债券价格下跌,理财产品持有的债券市值缩水,直接导致净值下降。若理财产品在市场波动时卖出债券,会出现实际亏损的情况。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资金面紧张也是造成R1理财产品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2月份,央行实施净回笼资金操作,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进而推高了债券收益率,并促使债券价格下跌。这种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到R1理财产品中债券资产的价值,进而导致产品收益下降。另外,股市的“跷跷板”效应也会对R1理财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业内提醒:

“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针对近期债市调整导致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现象,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发声以稳定投资者情绪。兴银理财表示,债市调整已持续约2个月,接近过去2年债市调整周期的上限,且从收益率角度看,无论是短端的1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去年8月水平,还是长端的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近20基点,均接近或达到过去调整幅度的上限,这些信号均表明债市调整可能接近尾声。尽管短期受季末资金波动和机构行为影响,市场利率可能在高位震荡,但兴银理财认为未来债市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有限。

平安理财也表示,尽管需要警惕阶段性调整,但考虑到当前宏观环境与2022年的差异,本轮债市发生极端行情的概率较低,不具备趋势性熊市基础。招银理财则提醒投资者,债市波动既是机会也是风险,要求投资者具备更强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应对挑战。

“还是有不少投资者误将‘低风险’误解为‘零风险’,从而忽视了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市南区一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虽然R1级理财产品通常被认为低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无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提示,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收益分配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同时,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业内人士还建议,面对R1理财亏损的情况,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并灵活调整投资策略。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和稳健的投资方式,降低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他表示,大额存单、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稳健型基金组合以及银行结构性存款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投资者也要不断学习投资知识,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风或恐慌性抛售。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姚文嵩)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