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新华社发
消费既关系着宏观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本期嘉宾
易云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教授)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詹国辉(南京财经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Q
消费拉动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在您看来,《行动方案》将对消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易云锋:一是将有力推进消费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打出“增收组合拳”,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夯实城乡居民消费基础;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和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有助于织密社保网络,维护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推动破解居民“不敢消费”的制度性障碍。
二是将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以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为抓手,推动产品和服务品质升级。其中,以银发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业态来丰富服务消费体验,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等举措优化大宗消费生态,通过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发展低空消费等推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匡贤明:从市场角度看,一方面,《行动方案》对于稳定消费预期,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将带来多方面的效应。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提高消费型投资,有助于全方位扩大内需。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方案》提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目前,城乡居民服务消费仍有很大升级空间,这一行动的落实,对于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并带来相当大的新增市场空间。
詹国辉:第一,扩大消费需求。鼓励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满足多样化需求。第二,增强市场信心。通过释放提振消费这一明确的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Q
《行动方案》提出七大行动,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首位,说明什么?其对于提振消费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匡贤明:收入增长得越快,人们的消费意愿就越强,消费增长得就越快,《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首位,抓住了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
《行动方案》提出了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举措,有助于短期促进收入增加,中长期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
詹国辉: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能力,收入增长是扩大消费的前提。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行动方案》的首位,凸显了收入增长对消费市场的关键作用。
第一,增强消费信心。稳定的收入预期是消费信心的关键。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有助于增强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而促进消费增长。第二,推动消费升级。收入增长不仅增加消费量,还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会增加对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易云锋:这一安排深刻体现了“收入是消费之源”的逻辑,凸显了以收入增长夯实消费能力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有助于实现“收入-消费”良性循环,对提振消费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有助于释放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能。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可通过促进就业、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等,激活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群体的基础性消费。二是有助于居民改善消费预期。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有助于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预防性储蓄向消费转化。
Q
《行动方案》强调将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您认为消费市场相关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应做出哪些优化和改进,以更好满足民生需求?
詹国辉:第一,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可靠,杜绝假冒伪劣。第二,优化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第三,价格更加亲民。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推出高性价比产品,确保价格合理。同时定期开展促销,如打折、满减等,降低消费门槛。第四,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如易操作的家电、健康监测设备等。同时,要提供安全、益智的儿童产品,如环保玩具、教育类应用等。对于残障人士,设计无障碍产品,提升他们的生活便利性。
易云锋:一是聚焦基础型消费,增强产品和服务供给。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县域及农村市场,企业可推出高性价比的“民生友好型”产品,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生鲜、日用品价格,扩大下沉市场覆盖。
二是强化品质升级与精准适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一方面,围绕健康养老、育儿教育等民生关切领域,开发智能化、个性化产品(如适老化智能家居、儿童安全监测设备),文旅企业可结合银发经济推出康养旅居等定制化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不同收入、年龄群体的需求差异,适时调整产品供给结构,增强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匡贤明:第一,推出适应新型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这几年,城乡居民新消费需求不断涌现,包括某些小众消费在内。企业可以抓住新消费趋势,比如发力绿色消费,研发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日常用品,顺应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创新消费业态。比如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与消费服务,从服装定制到家居个性化设计,实现“一人一版、一物一策” 的消费新体验。
图片:新华社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