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山火,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动市政府出台《泰安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明确森林火灾等灾害事故处置中消防部门的主调主战职责,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依靠信息化手段,森林防火工作抓得更扎实更有效。”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主任田薛亮介绍,为强化大数据赋能,支队依托119指挥中心平台,搭建全市山林灭火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与林业、应急等部门联合研发“林火遥感”监测系统,对林区实施24小时实时监测。
该系统集自动抓取图像、精确定位、智能报警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可同步向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发送预警信息,实现火情处置“发现-响应-处置”全流程无缝衔接。同时,系统将泰山景区“天眼护山”火情监测预警系统纳入数据库,全时段掌握全市217处高点视频监控、387处低点卡口监控图像,利用“高点瞭望+热成像探测+烟雾探测”技术,实现可见光、热点、烟雾同步探测,累计监测处置自动报警3.5万次,有效提升了火情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024年6月,林火遥感监测系统在莲花山区域发现异常浓烟,系统立即触发火情警报。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联系属地单位。相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成功控制了一起可能蔓延的火灾。”田薛亮介绍。
开机、起飞、巡护……随着一阵嗡鸣声响起,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从泰山脚下腾空而起,开始了日常森林火情巡查监测工作。无人机攀升至百米高空,全方位拍摄并实时传送林区影像,可以清晰地捕捉林区各种动态信息。
“无人机能够快速到达火灾现场,无视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迅速且自由,而且搭载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如同赋予了它一双双‘火眼金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精准地发现火源、监测火势蔓延情况,为救援人员制定灭火策略提供依据。”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无人机分队孟庆昌介绍。
除可以快速开展空中侦察外,无人机还可通过搭载相应模块,实现照明喊话、预警疏导、投弹灭火等多种功能。
安装语音传输和扩音模块后的无人机,在开展无人机常态化空中巡防工作中,一旦发现违法用火和火险区违规活动人员等安全隐患,消防救援人员可第一时间实施空中宣传警示,监督当事人消除隐患。安装投送模块后,能够携带灭火弹、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对火灾现场进行精准投放,实现远距离灭火。在2020年增援青岛小珠山灭火救援行动中,泰安消防无人机分队增援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参战队员邹镇介绍,在处置小珠山北侧黄金坪火情时,利用无人机发射灭火弹54枚,单枚灭火面积50平方米,有效控制了火势蔓延。
据了解,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省率先组建消防无人机分队,目前已培养专业飞手19名,配备重载无人机等多种机型13架,设置1车4机无人机作战单元,2个灭火弹储备库,常备灭火弹100枚。
此外,为构建高效巡防体系,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还与市航空护林站建立信息互通和联勤联训机制,派驻指战员参与直升机日常巡查,重点开展空中指挥、吊桶洒水、地貌采集等空地协同作业。2024年,支队联合开展森林航空巡查巡护飞行27架次,累计飞行58小时,航行里程达7000公里。
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1支市森林消防大队和6支县森林消防中队,新增专业力量260人。在全市部署开展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大熟悉、大预案、大测试、大演练、大评比"五大活动,实地摸排近20万公顷重点林区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消防水源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支队联合泰山景区打造"智慧泰山"模型,制作452平方公里全域高分辨率三维影像地图,涵盖林相、道路、水源、人口、救援力量布防等10亿条坐标建模数据。火灾发生时,系统可快速锁定目标区域,一键索引各类作战辅助信息,引导救援力量精准施救。
通过构建"天空地"立体森林防灭火体系,泰安消防显著提升了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为保护泰山这一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全市林区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