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高层空袭计划泄密事件持续发酵,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和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在听证会上各执一词,推卸责任。
2.加巴德拒绝确认是否参与涉事Signal群组聊天,但坚称未在该对话中分享任何机密信息;拉特克利夫则坦承参与聊天,并称通信“完全合法”。
3.然而,两人在实际表态中已明显与其划清界限,显示高层出现明显推责迹象。
4.与此同时,白宫为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辩护,总统特朗普称其“吸取了教训,是个好人”,并表示此事“丝毫未影响”美方应对胡塞武装行动的成效。
5.戈德伯格仍握有尚未公开的群聊内容,并暗示可能会考虑在未来公开全部截图。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是《华府消息》连续更新的第1751天
美国高层空袭计划泄密事件持续发酵。“信号门”(Signalgate)风波主导了当天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关于全球威胁的听证会,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拒绝确认是否参与涉事Signal群组聊天,但坚称未在该对话中分享任何机密信息;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则坦承参与聊天,并称通信“完全合法”。民主党资深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质疑其说法,要求将对话内容提交委员会。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未回应群聊争议,转而批评情报界“严重无法满足总统与国会的国家安全需求”。
在听证会上,加巴德与拉特克利夫虽多次坚称群聊中未出现情报系统的机密信息,但在被问及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所发布的关于打击胡塞目标的“打击方案、武器配置与攻击时间”等敏感内容是否构成机密时,两人纷纷将责任推给赫格塞思。拉特克利夫表示,国防部长才是此类军事信息的“原始定密权威”,而赫格塞思本人据称已对媒体表示信息“并非机密”。加巴德则称“此类信息是否应定密,取决于国防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判断”。两人言辞谨慎、避免直接批评赫格塞思,但在实际表态中已明显与其划清界限,显示高层出现明显推责迹象。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罗杰·威克尔(Roger Wicker)表示将对事件展开调查,称“毫无疑问犯了错”。与此同时,白宫为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辩护,总统特朗普称其“吸取了教训,是个好人”,并表示此事“丝毫未影响”美方应对胡塞武装行动的成效。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则声称聊天中“未讨论任何作战计划”,并抨击《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伯格(Jeffrey Goldberg)“惯于耸人听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戈德伯格是被华尔兹误添加进一个由18名国家安全高官组成的Signal群聊“胡塞PC小组”的。尽管白宫内部承认了事件“令人尴尬”且特朗普本人对此很“不满”,但多名政府官员及顾问对媒体表示,预计风波将逐渐平息,华尔兹仍有望留任。一位高级官员称,“目前炒掉他言之过早,不应顺从媒体和政敌的猎巫式围攻。”
另一方面,戈德伯格仍握有尚未公开的群聊内容,并暗示可能会考虑在未来公开全部截图。他此前表示自己亲眼看到赫格塞思发布的武器系统、人类目标及攻击顺序等极具敏感性的内容,不过出于国家安全考量未在报道中全部公开。尽管赫格塞思坚称“没人发过作战计划”,共和党内部分议员也开始将矛头指向他,认为他应对泄密负最大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朗普正考虑在4月2日启动其新一轮关税政策时采取“两步走”策略,即在对贸易伙伴进行调查期间,先动用紧急权力征收临时性关税。这一做法旨在为其主张的“对等关税”提供更坚实的法律基础,并为计划中的减税措施筹措财政收入。特朗普称当天为“解放日”,并誓言要从贸易伙伴这里征得“可观”关税(事实上,关税是由进口方,也就是美国国内的购买者支付的),同时又暗示部分国家可能获得豁免,引发多国争相游说美方官员。
消息人士称,白宫正在研究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或1930年《关税法》第338条,对部分国家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并重启其首个任期中的汽车进口国家安全调查。不过,特朗普团队内部在策略与目标上仍有分歧:贸易代表格里尔倾向于先开展调查、后征税,以建立更可持续的法律框架;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主张采取强硬谈判路线,直接施压并要求达成协议。与此同时,包括英国和欧盟在内的国家正紧急寻求调整政策以避免被征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朗普政府在两份声明中表示,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官员近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技术层级会谈,达成共识,将共同确保黑海航行安全,杜绝使用武力,并防止将商用船只用于军事目的。声明指出,这一协议旨在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保障黑海商业通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