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聚焦阳江首例白头蝰伤人事件,市人民医院在读研究生发表SCI文章

近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蛇伤救治中心的在读研究生、住院医师郭栓柱,在导师李天星的悉心指导下,于美国知名期刊《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这是该中心成立以来在读学生发表的第一篇SCI检索论文。

图片

这篇论文聚焦
我市首例罕见蛇种白头蝰伤人事件
详细阐述了相关诊治方法
为全球范围内白头蝰的临床诊治
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去年4月14日晚上7时,户外运动爱好者王女士随朋友到阳东区江河水库游玩时不慎被蛇咬伤,被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幸运的是,王女士拍下了咬伤她的蛇的照片。主任医师李天星仔细辨别后确认该蛇为白头蝰。

图片

李天星回忆道:“王女士被送来时,主要症状为头昏,局部被咬伤的肢端浮肿,脚趾有抽筋、麻木的感觉。”

由于临床上白头蝰咬伤中毒兼具神经毒与细胞毒症状,且没有专门针对这种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经过审慎分析,治疗团队决定为王女士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经过精心救治,王女士的中毒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来完全康复出院。

“白头蝰的咬伤案例在国际上都鲜有报道。”李天星指出,白头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南部山地一带,多集中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地,数量稀少,相关治疗案例匮乏。市人民医院蛇伤救治中心的救治方案,为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应对白头蝰咬伤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图片

李天星强调
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唯一特效药
使用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遭遇毒蛇咬伤时
市民应尽量记住蛇体特征
或用手机拍照留存
以便医生快速识别蛇种精准治疗

眼下春回大地,气温逐渐升高,结束冬眠的毒蛇开始在丛林溪涧出没。市民外出爬山、踏青或下田耕种务必做好防护,谨防毒蛇咬伤。

字 | 阳江日报(记者/梁驰)
编辑 | 周雅
校对 | 孙星准
审核 | 李宗君
终审 | 苏小琳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