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中国金融》|商业银行服务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课题组「课题组组长:李立(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首席代表);组员:刘佳 王玮明 王晓暾」

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6期

图片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经贸合作模式也逐渐由单一贸易往来变为“贸易+投资+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综合模式。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作用,有力促进了中非经贸合作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起源与发展


  • 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

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创建的首个机制性对话平台,也是中国面向一个大洲成立的首个多边合作机制。

中非合作论坛至今已走过24年历程,共举办9届会议(含4次峰会),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深化务实合作的最重要平台,被誉为中非合作乃至南南合作的“金字招牌”。24年间中国对非洲的贸易额和投资存量分别增长20多倍和100倍。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2018年北京峰会“八大行动”、2021年达喀尔会议“九项工程”都得到了顺利实施。2024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近年来我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两份重要文件。

  • 首届FOCAC以来商业银行服务中非合作的主要进展

一是完善机构布局提升对非洲的服务能力。历届FOCAC部长级会议均强调中非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其中,《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年)》首次提出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更多分支机构,此后历次中非合作行动计划均鼓励双方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往来,互设分支机构,扩大互利合作。中国银行于2000年在南非成立约翰内斯堡分行,此后还在毛里求斯、安哥拉、吉布提等国家设立经营性机构,并在肯尼亚、摩洛哥、坦桑尼亚设立代表处;中国建设银行于2000年在南非设立约翰内斯堡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于2008年收购标准银行集团20%股权并与其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农业银行于2015年通过与刚果(布)合资设立中刚非洲银行,开启了中非金融合作新模式。此外,交通银行于2020年在南非设立约翰内斯堡分行。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国有商业银行在非洲共有9家直属经营性机构和4家代表处,分布在非洲9个国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传统领域。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对非贷款数据库(CLA)”统计,2000~2023年,中国金融机构为49个非洲国家政府和7个区域借款方作出1306笔贷款承诺,总承诺金额1823亿美元。分行业看,中国对非贷款主要流向能源(627亿美元)、交通(527亿美元)、信息通信技术(157亿美元)和金融业(120亿美元),以基础设施领域为主(见图1)。

图片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中非经贸投资合作。首先是创新融资和担保模式。在服务“走出去”企业和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过程中,商业银行顺应中资企业在非项目从BT(建设—移交)、“EPC+F”(设计、采购、建造和融资)等传统交钥匙模式向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PPP(公私合营伙伴关系)等投资模式转变的趋势,主动加强金融创新,实现了中国信保在项目融资领域“双95”的突破,此后开始与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合作参与非洲中长期融资。其次是探索人民币及非洲本地币融资。例如,2024年中国银行积极探索和推进人民币融资方案,成功实现埃及电信人民币出口信贷项目落地。在推动人民币融资的同时,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利用非洲本地币融资的新模式。2023年工商银行联合标准银行为南非电信公司Telkom提供了兰特币种出口买方信贷。该项目在支持南非电信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智造”设备在非洲的布局,助力“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最后是创新贸易撮合方式。例如,工商银行携手标准银行广泛邀请非洲优质企业连续参展七届中国进博会(CIIE)和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CAETE),积极参与广交会、金砖峰会,并依托“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平台开展各种线上线下贸易撮合活动,常态化推动中非经贸高质量对接。在2024年北京峰会期间,工商银行携手标准银行推出全球付非洲服务,使跨国企业能“一点接入”工商银行服务渠道,高效管理其在标准银行的对外付款,极大地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中国银行依托全球服务网络和“中银e企赢”跨境撮合平台,为中非企业搭建经贸合作桥梁,帮助非洲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市场。建设银行发挥在非洲分支机构的境内外联动作用,利用“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助力中非经贸撮合,增进双边对接,促进经贸往来。

商业银行服务中非合作的机遇


为商业银行参与非洲基础设施融资带来了新契机。2024年北京峰会提出,双方将推动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洲各国战略紧密对接,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十大伙伴行动”提出,中方将支持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推动中资企业在非洲建设和运营的交通设施与工业园区联动发展,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对非水、陆、铁、海多式联运体系。《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中方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A)”下的项目对接;支持非盟发展署—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AUDA-NEPAD)在非洲五个次区域实施联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按商业原则以投建营一体化、公私合营等方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中资企业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物流、海外仓等领域合作,并按市场化原则参与非洲港口建设运营等。

为商业银行支持非洲工业化创造了新机会。《北京宣言》提出,中方愿同论坛非方成员国、非盟及其所属机构、非洲次区域组织加强合作,积极参与落实非洲工业化发展加速计划(AIDA)。“十大伙伴行动”提出,支持非洲本地价值链建设、制造业发展和关键矿产深加工,在非洲五个区域打造中非产业合作增长圈。《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了中国支持非洲工业化的具体措施。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商业银行可为非洲矿业价值链升级、制造业发展以及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和自贸区建设等提供融资、结算、担保等服务。

为商业银行促进中非贸易与投资合作开辟了新空间。《北京宣言》表示,将继续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这一非盟《2063年议程》旗舰项目的全面建设,支持泛非支付结算系统的推广使用。“十大伙伴行动”中的“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和“贸易繁荣伙伴行动”也对中非贸易与投资合作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设立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服务基金,推动中非企业产贸融合和园区联动发展;与有意愿的非洲国家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深化中非电商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在中国“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设立国家馆等。《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中非双方将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合作;支持中资企业扩大对非洲贸易供应链、绿色产业链、现代服务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产业、能源电力、数字基建等领域投资;将与非洲国家签署或升级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鼓励和促进双向投资;提出主动扩大对非洲市场开放,使非洲商品和服务以更优惠、更有竞争力的条件进入中国市场,继续举办“非洲好物”电商促销活动和旅游电商推广活动,深化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可以预见,中非经贸合作将为商业银行发展对非贸易融资、跨境结算、现金管理、金融市场和人民币业务带来广阔机遇。

为商业银行服务中非热点领域合作指明了新方向。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是非盟《2063年议程》的重要议题,也是中非合作的热点领域。在绿色发展方面,“十大伙伴行动”提出,支持非洲提高气候适应能力,提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实施30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中方将鼓励对非洲太阳能、风能、绿氢、水力发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鼓励建立中非合资企业,推动非方加入全球绿色产品供应链能力建设,推动非方绿色低碳转型产业能力发展;充分发挥中方在太阳能、风能利用方面的优势,支持非洲国家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对非洲节能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投资规模,共同建设光伏示范项目,支持中非能源创新合作加速器项目;实施清洁能源供电专项工程,支持企业在非洲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在数字经济方面,“十大伙伴行动”提出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促进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20个数字基建和数字转型示范项目。《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支持中资企业在非洲拓展5G网络、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合作,促进非洲数字贸易发展;与非洲国家共同实施“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战略对接,深化数字政策、数字基建、数字创新、数字转型、数字安全、数字能力合作;支持数字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探索共建先进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和创新加速器等。

为商业银行深化中非金融合作规划了新路径。2024年北京峰会对中非金融合作进行了专门强调,如“十大伙伴行动”提出要提高中非金融市场联通水平,深化双方在本币结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欢迎非洲国家在华发行熊猫债。《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中方将实施非洲金融机构合作计划,加强同非洲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丝路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积极拓展对非投资。

商业银行服务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 发挥综合优势,帮助非洲国家缩小基础设施赤字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按市场化原则介入非洲国家重大基建、次区域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根据项目所在国及建设方需求设计适配度高的融资产品,积极探索适用的表外业务,为项目提供综合金融支持,视情配套提供营运资金、资金池管理、股权融资等全周期金融服务。二是深化合作层次。加强与本地银行合作,将其更了解市场和客户的信息优势与中资银行的资金和科技优势有效对接,携手开展风险参贷、银团贷款等业务,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强与非洲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其对借款人的影响力,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加强政策协调。加强与非洲国家及同业沟通,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当地基建领域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项目需求及其变化。四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更符合非洲国家实际的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对项目及业务的合规与反洗钱管理,防止风险外溢、扩散。

  • 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对非洲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

在制造业领域,针对非洲国家的发展规划及制造业企业特点,以及我国企业产能转移需求,设计适用度高的金融产品,适度加强对非洲企业设备购置和技术改造等的资金支持;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非洲制造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和财资管理等服务。在采矿业领域,为非洲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冶炼和深加工等环节的重大项目调动长期融资和设备租赁等服务;在非洲矿业技术改造、高端设备采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等矿业价值链升级的关键领域设立专属信贷产品,支持非洲矿业技术升级;加大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应用力度,助力非洲打造“绿色矿业”。在能源业领域,积极参与中非清洁能源共建项目,关注“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成立情况并争取托管服务;加大对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参与力度,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AUDA-NEPAD)框架下的电力系统总体规划,协助非洲国家建设和升级能源传输系统、存储系统,助其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农业领域,落实“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结合国内涉农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验,根据非洲特色农业特点设计专属信贷产品,合理满足非洲农户资金需求,促进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

  •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服务中非经贸合作的质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并按照“危地不往、乱地不去”的原则,择机在对华贸易活跃、经济潜力较大的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覆盖,近距离服务客户。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围绕中非贸易特点,结合市场调研开发定制化的贸易融资及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在对非贸易中的资金使用和风险管理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设计面向中非双边中小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三是支持集群发展。支持非洲经济特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建设,为其提供开发及运营资金支持,并为入园企业提供结算、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等配套服务,助力中非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中非贸易合作的效能和规模。四是服务新兴产业。加大对中非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合作的支持力度,发挥大型银行综合优势,为相关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五是完善信息平台。强化“融商”能力,积极搭建中非企业交流平台,并利用进博会、链博会、广交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高层次平台组织各类贸易撮合活动,助力中非企业洽谈商机、达成合作;提升“融智”能力,整理中非贸易相关的市场信息、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中资企业更好地了解非洲市场环境,助其制定更合理的贸易投资策略。

  • 强化金融合作,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强化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优化人民币贸易结算流程,提升结算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开展人民币计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促进人民币在中非贸易上下游企业中的使用;探索推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结算,鼓励非洲国家用贸易所得人民币购买所需的中国产品。同时,完善非洲离岸人民币生态,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种类,满足离岸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二是提升本地机构人民币业务能力。向非洲本土金融人士推介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政策、人民币业务及优势等,提升其对人民币的认知;深化与非洲伙伴合作,采取专题授课、业务实训、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非洲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人民币业务宣传推广。介绍使用人民币的潜在收益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分享人民币国际化成果,增强非洲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四是完善人民币业务基础设施。积极参与非洲人民币清算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推广应用,营销更多非洲银行加入CIPS直参行;提升人民币清算结算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人民币在非洲使用提供坚实的系统支持;主动与非洲中央银行沟通,协助人民银行推动人民币清算行在非建设发展;与符合条件或有较大潜力的非洲本地银行合作建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监管支持下,探索在非洲主要金融中心或经济“重镇”建立跨境人民币中心,为当地客户提供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打造非洲的人民币业务枢纽和资金池,稳慎扎实提升人民币在非洲的影响力和使用面。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责任编辑 植凤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