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深山药香飘四方 浙闽边“共享车间”助农增收超50万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张荣花 吴雨臻

图片

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村民在“共富工坊”清洗瓜蒌。受访者供图

“以前加工药材往返距离超过400公里,共富工坊开放共享后,来回仅80公里,早上采的鲜药材,下午就能完成加工运回去。”来自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客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3月25日,潮新闻记者走进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白芨“共富工坊”,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忙着清洗一筐筐的瓜蒌。

近年来,庆元县与福建周边乡村探索发展中药材产业,但由于缺乏粗加设备和厂房,种植户需外运加工,运输和存储成本的攀升,导致种植户不得不放弃小型订单。为此,今年2月初,张村乡白芨“共富工坊”首次推出“共享车间”生产模式,即依托乡乡合作等,向周边有需要的工坊、企业以成本价开放和共享厂房与设备。仅1个月时间,“共享车间”就为5家浙闽企业加工中药材超15万公斤,帮助农户增收50余万元。

自“共享车间”推出后,工坊就针对不同季节和类型的药材承接分时段加工业务,村民的用工已经预约到今年冬天。

“乡里还安排了老年学堂的导师带我们学习种植技术和加工技能,我们现在边学边干,忙得很。”湖山村村民吴大姐说。

除了硬件共享,工坊还同步共享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在张村乡的牵线下,白芨“共富工坊”成功引进“晶品农业千亩中药材种植项目”,盘活700余亩闲置土地,以工坊所在地湖山村为中心,跨省联动张村乡南阳村、联合村,福建六墩村等5个地共建瓜蒌、石菖蒲、天麻等中药材基地,形成“一主五辅”的中药材产业格局。

为更好发挥带富作用,张村乡构建“产业+工坊+村级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工坊实行农户、村集体入股经营模式,选派技术专家结对基地,依托当地老年学堂等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中药材成熟后由工坊保价回收、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目前,推动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预计全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400万元,助农增收15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更多生产要素实现共享,例如种植、采摘设备及萃取技术等,让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中药材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打造中药材种植‘双强’的张村范本。”张村乡党委书记吴凌冰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