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的人出发了再找路,有的人没有路便不敢出发,有的人走着走着便明确了路的方向,有的人也因此迷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详解】
“有的人出发了再找路”,不出发,永远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只有出发了,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要一味地等待。
“有的人没有路便不敢出发”这是应该批判的观点,走别人未走的路,不要畏缩、胆怯,要敢于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的人走着走着便明确了路的方向”我们一直在路上,要不断前行,在奔跑的行程中,结合自身所需,就会发现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的人也因此迷失”这是应该批判的观点,不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努力寻找自己前行的道路,会永远处于“迷失”之中。
【范文】
秉前行之志 寻前行之路
鲁迅先生有言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们对路的看法,如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出发后找路,有的人等待路的出现,有的人在路中明志,有的人在路中迷失,吾辈青年应秉前行之志,寻前行之路。
“只有在广袤的大地上,道路才拥有自己的命运”,智者转身觅前途,吾辈青年应寻找适合自己的前行之路。
余华认为,道路不同,命运不同,可知选择出适合的道路尤为重要。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宋朝出现文官带领将士的局面,文能治国却不一定善兵,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终究一事无成;陶渊明初入官场,只为谋生,在官场中,他忍气吞声,这并不是他的道路,于是回归田园成“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千古名句;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但他的语文极差,在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前,他只是一个小货员,只有在数学的道路上他才是数学家……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道路的选择尤为重要,吾辈青年应在前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勇者披荆斩棘是通途,吾辈青年应敢于创出自己的前行之路。
现有的道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当前方无路时,我们便应持着见山开山的勇气,勇敢造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屈原在“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大环境中,为自己开辟出清正之路;“愿以身心奉尘刹,不予己身求利益”是张居正在内阁混斗,为自己开辟的治国之路;袁隆平在权威的否定声中找到,让国人吃饱饭的道路,并毅然前行,成功书写“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前人用行动告诉我们,在没有道路时,应勇敢为自己开路,吾辈青年应拥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者持之以恒是坦途,吾辈青年应执着坚定踏出自己的前行之路。
“志之所趋,无远毋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向的力量是无穷的,吾辈青年应坚定地向自己的道路迈进。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62年的坚守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北高原变为林海;陈行甲在职五年,坚守自己心中的正义,不与贪官同流合污,亲手抓出巴东县87位贪官,为巴东县发展拉开序幕;杨宁下定决心,当脱贫领头人经三次失败明确前行方向,转而种植紫黑香糯,最终收获成功……前人用行动告诉我们,道路前行之初可能方向不明,但只要坚定前行,心中的灯便会愈来愈亮。吾辈青年应在找到道路后坚定前行,无畏无惧,矢志不渝。
道路不同,命运不同,吾辈青年应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寻觅道路,应有“敢挽桑弓射玉衡”的勇气开辟道路,应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毅力坚定前行。
——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