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深圳市交通部门发布两项新规 一路一策划分路权破解电单车出行难题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地铁站、各大商圈等热点区域周边城市道路被大量电动自行车无序占用,也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

近期,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全市范围内印发实施《深圳市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深圳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指引汇编(试行)》,在“一路一策科学划分路权”“因地制宜规范设置停放设施”等方面发力,为电动自行车出行与停放“解题”,努力实现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化与安全出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图片

西乡街道宝民二路两侧专门设置非机动车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毕晗 摄

3年内道路将具备明确自行车通行路权

记者近日在福田保税区红柳道(市花路-桃花路段)看到,通过压缩机动车道空间,这里将原有双向车道调整为单向通行,腾出的3.5米宽度空间被改造为独立自行车道。醒目的行车标识与路中隔离护栏形成双重保障。

据了解,这种模式早已在全市各区推广。南山、罗湖、宝安、龙华、光明等区均采用物理隔离、高差设计、机非隔离护栏等措施,新增独立路权非机动车道。

据悉,近年来深圳市持续构建安全畅达的骑行网络,以每年300-700公里的速度推进自行车道新改建工程,既让非机动车享有独立路权、专有车道,又能够保障机动车、行人通行安全通畅。自2017年启动系统性建设以来,截至2024年底,深圳已累计完成3500公里自行车道新改建,总里程达4400公里,自行车道设置率从2016年底的9%跃升至40%。

值得关注的是,市交通运输局已编制《深圳市自行车道建设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利用2-3年时间,实现非禁限行道路基本具备明确的自行车通行路权。

按不同优先级灵活利用增设停放设施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放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地铁口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挤占人行通道等问题,新印发实施的《深圳市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通过理清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整体供给体系,统筹利用建筑配建以及建筑红线范围内挖潜空间、周边闲置空间、绿化空地等区域进行合理供给,城市道路空间应适度利用,避免道路资源被无序占用。

《指引》为全市停放设施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遵循“安全第一、空间集约、环境友好”原则,以配建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为主、路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城市道路非机动车临时停放区为补充的供给体系标准。例如,首次提出按邻近绿化设施带、行道树设施带、机非隔离带、桥下空间、非机动车道的优先次序灵活利用空间的引导以及不同空间的具体选址要求。

以宝安区为例,作为试点单位,宝安区按照指引积极开展辖区地铁口周边交通微整治,辖区交通部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和街道,以沙井地铁站C口和西乡地铁站B口为第一批地铁站点整治试点,西乡站(其余出入口)、坪洲站等6个地铁站点为第二批整治点位,通过设置专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优化交通组织、改造公交接驳微枢纽方式,整体优化提升地铁站点交通出行环境。目前该区以“一点一策”制定逐个站点详细整治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