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成果落地

原标题:

打通科技成果市场化“首公里”

深圳加速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成果落地

瞄准特殊场景安全生产要求,开发与作业场景相匹配的特种机器人;帮助能源行业降本增效,研发新兴技术促进节能减排……连日来,记者采访科研机构,发现越来越多来自深圳的科技成果正在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转化为新质生成力。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发现到走向市场的应用成果,研发团队必须跨越“死亡谷”。衔接好基础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深圳正在加速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深度聚焦市场需求,为先进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铺路架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借鉴先进经验,加速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想法和研究成果靠不靠谱?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可行性如何验证?一项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化,“概念验证”成为创新实现转化的“首公里”。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正在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加速进化,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特种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科研工作者们正在试验机器人新兴技术,并协助多个创新团队进行技术路径、商业路径验证。

“特种机器人可以最大化减轻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特殊生产作业场景下的安全风险。我们根据国内一家矿山企业集团需求,投入适量资金帮助研发团队设计钻孔、装药一体化作业机器人,并在实验室搭建技术路径验证场景,走通技术方案后,再通过场景试用验证其商业路径的可行性。”深圳市特种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主任何旭春表示。

他说,在概念验证中心的全链条赋能下,该项目预计今年内完成首次场景内部署应用,并有多家相关企业表现出购买意向。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近3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陆续出台政策,依托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建立起概念验证中心,通过聚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转化要素,营造概念验证生态系统,力图打造成为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的新型载体。

充分释放创新价值,助力科技成果跨越“死亡谷”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之间横亘着巨大鸿沟,跨越这道“死亡谷”,创新的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基于此,概念验证中心成了各个城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的破题之举,推动新兴技术落地增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技术转化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能否精准地找到市场需求,并在早期就锁定准确的商业应用场景。”前海深港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煜皓说。

2023年5月,前海深港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碳中和与智慧能源科技概念验证中心。目前,该中心累计征集并服务高质量科技项目10个,成功推动数智微网电站系统、新能源发电功率出力预测平台、新能源配电侧电气安全TMS系统等多个重点项目的概念验证与技术转化。

仅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这些新技术纷纷投入市场应用,助力智慧能源产业降本增效。孙煜皓表示,他们探索出了一条与传统实验室和技术平台截然不同的新型商业化路径,即“概念验证+商务推广”的创新模式。

“我们强调在概念验证前就进行前置的商业推广,在项目启动之初,就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迅速验证技术成果的市场潜力,明确研发方向,并初步探讨合适的商业模式。随后,再通过组织项目路演、精准的商务推介、用户体验等方式,快速帮助技术团队与潜在客户进行对接,明确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点。”他说。

突出差异化定位,加速科技成果孵化成长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概念验证中心认定资助工作,并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工作机制。目前,深圳概念验证中心已经超过30家,共同组成了一张推动科技成果迈出产业化第一步的扶持网络。

深圳概念验证中心上面连接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下面对接工程化与产业化,用不到3年时间打通了创新链与产业链重要的中间环节,在建设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突出定位,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孙煜皓表示,与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开放共享实验设备平台不同,概念验证中心需要差异化发展,要更加偏向于把握商业化的实现路径,聚焦概念的验证而不是技术的验证。“科研人才擅长于技术研发,他们希望把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却对商业化并不敏感。概念验证中心就是要聚焦专业领域,帮助他们在创业中寻找到精准的商业化落地方向。”

“概念验证中心应致力于成为创新生态的‘培育者’,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汇聚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提供专业的服务和适度的资源资金支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成长。”何旭春说。(记者 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