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作家)
自从女儿上了小学,每天清早我总要骑着一辆红色电动车,沿着北护城河一路向西,直到雍和宫才拐入国子监街。下午,从国子监附近的小学接了女儿出来,又沿着北护城河一路回家。一辆小巧的红色电动车就是我的“汗血小红马”。
女儿上了学,我自然也开始习惯了早起。但北京比每一个人都醒得更早。每天六点醒来,就听见二环路上已经有了车声人声。七点半,我们准时骑车出发,先是沿着坝河南行。
坝河历史悠久,想象中应该是如同塞纳河悠然流淌过城市的脉络,又焕发新的生命。但是很长时间里西坝河实在不太起眼。有段时间,总有工人驾驶小船在清理河里的水草。又过了一阵子,河水变得更加清澈,河岸也经过了彻底的清洁,西坝河的水越发清澈了。到了春日,西坝河的水哗哗流淌,总显得比别处更有生机。在西坝河边散步的时候,我突然理解了北京的本色,它又丰富驳杂,又日常亲切。
去年起,西坝河成了我每天必经之地。坝河和护城河交界处有一个钥匙摊。一米多长的工作台上是简易的钥匙机、钥匙坯子和零配件,还有钳子、小锤这样的常用工具。这些年来,北京最让我感到亲近的就是这些古旧的存在,如钥匙摊、修车铺,还有报刊亭。
过了坝河,很快就拐入北护城河。沿着北护城河西行,碰到的多是像我一样清晨赶路的人。有一天,等小街桥红绿灯,旁边是一位骑电动车的中年女人,她看起来风尘仆仆,背着一个双肩包,包两侧插着两截折叠拖把的不锈钢杆,像两把长刀。她应该是一位家政女工吧,正在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此刻,她看起来像一位“双刀女侠”。很快,绿灯亮了,她骑车远去。
等到雍和宫附近,就是许多年轻人了,他们打扮得很入时,但是行色匆匆,是赶着上班的人。而国子监则是熙熙攘攘的游客,清早就在拍照和打卡。当然,还有像我这样送孩子入学的家长。
而到了安定门外大街,则全是北京“土著”了。许多老人坐着电动轮椅在大街上溜达,绿灯亮了就在车河间灵巧地操控电动轮椅去到路的另一边。我对这些老人充满了好奇,他们为什么不等到街上人少了再出门呢?也许他们的睡眠变少了,所以天亮了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转转吧。
地坛书市来了,放学后,我便和女儿去地坛。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摊位上,我给女儿买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她盖了文创的章,从此每日捧读《哈利·波特》。在地坛,她第一次认识了翠柏和国槐。
天冷时,我依旧骑着“汗血小红马”在二环路上奔波。好在,路上同伴不少。在早高峰停滞不前的车河旁潇洒远去的时候,觉得小红马也不赖。天气却渐渐寒冷起来了,一呼一吸都是袅袅的白雾。那一天,把女儿送到学校后,我进了胡同口的711便利店。便利店暖意融融,我感觉暖和了一些。我脱下皮手套,买了一杯拿铁。热乎乎的拿铁捧在手心里,令人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满足。店员是个爱聊天的青年男子,他一直讲述着应对流行性感冒的心得,提醒我戴好口罩和手套。我一边喝拿铁,一边和店员聊天。店员一边说话,一边手里忙个不停。待了一会儿,我又慨然出门去。从此,我对便利店的喜爱和亲近更多了一分。
每天在北护城河边奔波的时候,我开始喜欢上这样简单规律的生活。在我看来,北护城河是一条河流,沿岸的风景和烟火生活是另一条同样动人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