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当厂房重新响起忙碌的轰鸣

图片


编者按

起诉、送达、开庭、宣判

游刃在严丝合缝的法律程序中

他们持守裁判者的公正

做定分止争者

但人间百态 千丝万缕

岂是几本法律书文能够囊括

利益冲突 情感纠葛

历史问题 政策限制

他们要做破解难题的那把“金钥匙”


倾听、走访、安抚、调解

一点一点揭开事实真相

一步一步走进群众心里

一遍一遍叩问理想初心

个中辛苦与惆怅、欢欣与鼓舞

又岂是一纸文书能够写尽


即日起,京法网事推出

系列法官故事、民生故事

揭秘判决背后的故事

说出法官真实的心声


今天一起来看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一庭法官

耿瑗的办案故事

《当厂房重新响起忙碌的轰鸣》


2025年3月,春意渐浓的北京金融法院某办公室内,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耿法官,咱们账上现在有近300万流动资金了!整个企业都盘活了!”正在对调解协议履行情况进行回访的耿瑗会心一笑——之前她亲手拟定的调解条款,此刻正如汩汩清泉注入企业干涸的账户,化作电子回单上不断跳动着的真金白银。


图片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一庭法官耿瑗


双方意见分歧大,是判是调费心思




“如果没法度过这次危机,我们企业真的要完了......”北京金融法院的庭审现场,被告某棉纺企业的负责人声音有些颤抖。他们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只为了争取一个喘息的机会。

“我们理解你们有难处,但是原告企业也有内控要求的呀,这么大一笔钱必须尽快拿回来!”原告代理律师语气坚定。

面对各执一词的当事人,主审法官耿瑗心里也犯起了难。这是一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2016年被告为了扩大生产经营签订案涉融资租赁合同,向原告申请了4亿余元的款项。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协商就原融资租赁合同进行展期及调整利息,但2022年11月被告仍无力支付租金构成违约,原告诉至本院。

本案的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据耿瑗法官了解,被告公司目前解决了当地就业近2000人,这次融资是为了进一步适应产业革新。而据被告规划,企业全面投产后可将就业岗位增至近5000个。

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儿!这个案子,不能直接就判了。

她突然把笔往卷宗封皮上一扣:“既然双方都有调解意向,我们不妨先听听企业自救的具体方案?”


图片


诚意满满来法庭,共为企业求生存




“为表诚意,我们领导千里迢迢赶到法庭现场来参加今天的谈话了,希望在法庭的主持下有机会跟原告坐下来协商调解,为我们企业争取喘息之机。”被告代理律师诚恳地说道。

“耿法官,参考您的建议,我们负责人今天也亲自来法庭了,很多问题我们当庭就能有个答复,案件调解进度也能推进快一些。”原告也表示出愿意调解的意愿。

“感谢双方对法官的信任和配合。咱们今天能够有机会坐下来协商,很不容易,大家都敞开心扉说一说,看能不能拿出个具体可行的调解方案。”耿瑗适时为双方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庭审氛围。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沟通交流起来,不知不觉间已是两个小时之后……

“之前我们也跟被告经过多轮协商,也和被告签订了相应的补充协议以此给予其更多时间,但是被告还是没有按期还款。”原告代理律师表示。

“我们也想按约履行呀,还不上钱确实也是客观情况导致的,一次逾期之后,欠款越滚越多,我们真的希望原告给我们免一部分利息,要不然企业就断了根基了。”被告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目前来看核心问题还是难以达成一致,但今天确实开了一个好头,法庭也能感受到双方的诚意。这样吧,今天庭审结束后被告要不再到原告公司去一趟,见面详细说明一下具体情况?希望你们继续好好沟通,尽快达成一个好的协商结果。”耿瑗法官继续为双方达成调解方案创造机会。


图片


两案并调陷困境,审限临近等不及




耿瑗法官经过与双方的多轮电话沟通,发现双方不仅因调解方案分歧较大始终未达成一致,还有一个更棘手的情况,原告在本案立案后再次起诉被告,也是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另案案涉标的额高达4亿余元,而这起案件正好就在北京金融法院。

随后与另案承办法官甘琳沟通后,发现两案当事人完全相同,合计标的额近9亿。耿瑗承办案件临近开庭,而甘琳承办案件尚未排期,如何统筹处理两案以实现最佳社会效果?

僵局持续近一个月,到了案子开庭的日子,但双方仍未达成调解协议。而此时,甘琳法官提出:两案被告相同,若强行执行,企业将彻底停摆。

“瑗姐,这个案子能调成吗?这么长时间了,感觉调解悬了。”助理最初的信心也随着时间渐渐消减了一些。

“这个企业涉及当地大量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应该尽力调解。咱们现在两步走,调解继续推动,也做好开庭宣判的准备。”耿瑗法官已经有了明晰的思路。


图片


几经周折终促调,企业焕发“新”生机




主审法官耿瑗翻着案卷眉头紧锁,若直接判决,企业设备将被拍卖,但棉纺织厂的机器设备专业性强,变现少说半年,原告拿不到钱,工人也得下岗,这是双输!

她抓起电话打给原告:“设备还在生产,能不能暂缓收回?让企业‘回回血’,你们的钱才有着落。” 

“耿法官,折腾几轮下来,双方的调解方案差距太大了,您看,被告都不肯让步,这哪是调解的态度嘛!法官您就尽快开庭出判决吧。”原告代理律师在电话中表示。

了解到症结所在,耿瑗法官向被告提出建议:“企业既然还想要继续存活下来,不能仅靠原告一方让步,被告也需要拿出方案。调解是双方的事儿,你们的生产设备还在用着,我们可以跟原告协商暂缓处置租赁物的时间,给你们恢复生产的机会。” 

一通通电话,一次次协商,沟通的僵局慢慢呈现出突破口,双方的态度也都渐渐出现转变,案件调解在法官的一次次尝试之下逐渐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历时两个月,在法院主持的调解谈话中,各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调解协议:原告融资租赁公司同意减免部分违约金,并给予被告企业一定的宽限期,通过急缓相济的方案,前期还款金额降低以减轻前期还款压力,待企业后续盘活资金后再增加还款金额;被告企业承诺积极筹措资金,严格按照新的还款计划履行义务。双方签署调解笔录,两案调解结案。


图片

当厂房重新响起忙碌的轰鸣,被告企业的负责人站在重新恢复生机的车间,看着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半年前尚在诉讼中挣扎的他们,正在为了新的生活和梦想努力,此刻,企业脉搏与法官初心的跳动实现了同频。


供稿:北京金融法院

编辑:张璐璐 肖飞

审核:王亚楠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