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近日,在参加中央广电总台《剧说很好看》节目录制过程中,当主持人向电视剧《六姊妹》的总制片人杨晓培提出这个问题时,杨晓培脱口而出“淮南牛肉汤”。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中央广电总台新春大剧《六姊妹》中,一碗热气腾腾的淮南牛肉汤,不仅温暖了剧中人的胃,更温暖了观众的心。这道承载着淮南人乡愁的美食,在剧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六姊妹的悲欢离合,也见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当镜头对准那碗浓香四溢的牛肉汤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道地方美食,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剧里剧外的淮南味道——味中藏本真,每口皆为生活纯粹之味
知名演员陆毅,在电视剧《六姊妹》中扮演大姐夫张建国。拍戏之余,陆毅也是一位美食发烧友。在他的实名抖音vlog作品中,发布于2024年4月26日的一条视频,记录了他趁着拍戏之余品尝淮南牛肉汤的生活日常。
“老板,我想吃一碗最正宗的淮南牛肉汤”“一口饼、一口汤,直击灵魂深处”……在田家庵区舜耕小街“西部牛肉汤”店,陆毅表示:“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先尝一下这个地方的美食,味道会让你想家,也会让你想到一个城市,只要一吃到生煎包,就会想到上海。”“您吃过哪些淮南美食?最喜欢哪种?”电视剧《六姊妹》播出后,剧组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都对一碗香气扑鼻、暖心暖胃的淮南牛肉汤记忆深刻。除了张建国的扮演者陆毅,何家丽的扮演者梅婷、爸爸何常胜的扮演者刘钧及妈妈刘美心的饰演者邬君梅等,都说起了淮南美食牛肉汤和豆腐宴。
一碗牛肉汤,剧外是挑动味蕾的美食,剧内则成为剧情所需。何家六姊妹生活的点点滴滴,淮南牛肉汤的场景多次出现,是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凸显家庭温情的一个重要媒介。该剧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淮南牛肉汤作为剧中的重要元素,正是看中了它承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情感价值。
电视剧《六姊妹》的热播,带火了淮南,到主拍摄地九龙岗时光小镇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打卡拍摄地,品尝牛肉汤”也成为每一位来淮游客的标配,再次带动淮南牛肉汤火爆出圈。淮南一路十八岗,岗岗飘香牛肉汤。老北头马家清真牛肉汤、泉山刘家牛肉汤、清真杨家牛肉汤……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打卡剧中同款、寻味推荐爆款。“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等到这碗汤,整体感觉汤汁浓郁醇厚,牛肉鲜嫩可口,配上酥脆的芝麻烧饼,味道真是绝了,排队也是值得的。”近日,来淮品尝了牛肉汤后,南京的游客张先生赞不绝口。位于淮南高新区的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既能品尝牛肉汤、又能参观了解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备受团体游客青睐,一辆辆满载外地游客的大巴车慕名而来。“平时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次,双休日每天有上千人次。”展览馆负责人表示,通过非遗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到淮南牛肉汤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剧里剧外的《六姊妹》,将淮南牛肉汤与淮南人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品味美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街小巷的市井生活——三餐营生计,奋斗是幸福日子的底色
凌晨4点不到,他就来到自己和妻子经营的马家清真牛肉汤店开始煮汤,把牛肉、牛骨和20多味中药放入汤锅中,几个小时才能熬出原汁原味的牛肉汤。
马云海夫妻俩经营的这家牛肉汤店,也是《六姊妹》剧中淮南牛肉汤的拍摄地之一。店主马云海告诉记者,这家清真牛肉汤店是他从父亲手里接下的,两代人已经营60多年了,也是田家庵最早的牛肉汤店之一。如今,门店客流量不大,多是回头客,一天能卖出200来碗。但就是靠着这碗汤,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安稳幸福。
新春伊始,毛集实验区白蓝企业集团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抓生产,这家极具引领性企业,是我市绿色食品行业领域当中的一个“老字号”品牌,也是引领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的核心代表。多年来,企业通过率先开展工业化生产、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淮南牛肉汤中央厨房等,实现了稳步发展,也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我到公司10多年了,现在是车间主任,一个月有几千块钱收入,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毛集镇河西村村民王琴说。
一碗汤,连着大民生,孕育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淮南牛肉汤门店约10万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就业人数40余万;全市有1600余家淮南牛肉汤餐饮门店,带动就业人员超万人;全市有工业化牛肉汤生产企业21家,带动几千名工人就业;大力推广“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供应链模式,目前已有白蓝、旭咚、淮蓝香、供销集团牛肉汤有限公司7家公司采取中央厨房配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淮南牛肉汤已由“一碗汤”向“一条链”转变,带动了肉牛、粉丝、千张、豆饼、技术培训、物流配送、电商直播等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为推进淮南牛肉汤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制定实施《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全力加快淮南牛肉汤全产业链培育和建设,推动淮南牛肉汤从“小众单品”升级为“网红爆品”,从“特色产品”壮大为“规模商品”,从“地域名品”转化为“文旅潮品”。非遗美食的文化名片——佳肴系心灵,品尝间尽是情感的温度
淮南,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在滚滚东流的淮河之畔,淮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传承千年的美食——淮南牛肉汤。
千年烟火,一味传承。据介绍,淮南牛肉汤记载于汉,名传于宋,研制于清,发展于改革开放。经过实地考证,现代淮南牛肉汤起源于田家庵区北菜市,做出第一碗汤的是回民饭店。改革开放以后,回民饭店充分发挥烹饪牛羊肉的独特优势,在民间制法的基础上,尝试用熬制的牛肉汤烫豆饼、千张、粉丝等食材,制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淮南牛肉汤,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并得以迅速普及发展。舌尖上的美味,在非遗传承中活力迸发。2013年,淮南牛肉汤被淮南市收入市级的非遗名录,并通过安徽省地方标准审查;2016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录入首批“中华小吃名录”;2017年,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淮南牛肉汤入选了国家《地标美食名录》;2023年5月24日,荣获全国地标美食烹饪争霸赛金奖;2023年9月15日,在中央广电总台预制菜争霸赛中获得“2023年我最喜爱的预制菜入围菜品”。如今,淮南牛肉汤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和温情。在外打拼的淮南人,心中最想念的就是家乡那碗热腾腾的牛肉汤;许多来淮游玩的游客来说,喝上一碗地道的牛肉汤,就是感受淮南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体验之一。“这次到淮南,游玩了《六姊妹》拍摄地、寿县古城,参观了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也品尝了正宗的淮南牛肉汤,感觉不虚此行。”近日,在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随旅游团来淮的南京游客徐女士表示。
牛肉汤是淮南的一张城市名片,许多外地游客来到淮南,都会慕名品尝牛肉汤。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馆长张书芳表示,随着电视剧《六姊妹》的热播,每逢周末能够接待千余人次参观展览馆、品尝牛肉汤,我们希望通过非遗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南牛肉汤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今年40岁的邓先生在深圳工作,他告诉记者:“每次回家乡淮南,第一件事就是去喝一碗地道的淮南牛肉汤,那熟悉的味道,真是暖心又暖胃。”时光里的六姊妹,舌尖上的牛肉汤。借势《六姊妹》热播东风,2025淮南牛肉汤电商直播带货大赛于近日火热启动,广邀各平台网红主播为淮南牛肉汤带货,让传统非遗美食与数字经济碰撞,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量的有效增长,从“网红”到“长红”的质的有效提升。
淮南牛肉汤,这道非遗美食,它见证了淮南的变迁与发展,承载着淮南人民的记忆与乡愁,成为淮南独特的文化符号。我们坚信,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淮南牛肉汤一定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淮味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东华
配图 陈彬 苏国义 付莉荣 廖凌云 张雪峰 张明星
郑洁 尚家起 田刚 徐金陵 汪维浩 徐斌 宗晖
杨兆永 陈波 金广良等
视频图片来源于央视网、安徽网、演员陆毅视频号
淮南市摄影家协会、安徽日报、中国旅游报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等
责编 童飞飞 杜瑶 刘晓彤 郑岳景 汤宁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