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在变革中重构 在融合中创新——从苏州广电实践看城市台融媒破局路径

关注我们



摘要

新舆论生态下,城市台应坚守使命、恪守党性,对体制机制进行解构重构,实现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利用。要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重组资源、重构体系、重塑流程,加快推进融合转型,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多平台、正能量价值变现。

新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只有积极变革,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16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而苏州互联网普及率达8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为当地媒体创新融媒报道提供了机遇。

解构重构:融媒是对原有体制机制的突破与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苏州广电”)充分发挥国家级媒体融合创新中心的功能,成立融媒新闻中心,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对编辑、采制、新媒体运营团队进行整合,重构全媒体生产机制、流程再造。2024年,苏州广电进一步明确了 “中台调度+核心战队+全媒态介质” 的运行机制。
2024年9月,1949年以来首个中心风力13级的台风“贝碧嘉”横穿苏州,苏州广电的报道新机制体现出其精准与高效:主要领导坐镇一线,跨部门、跨平台统筹调度,通过全方位的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和多媒体呈现,调动线上线下资源,凝聚起强大的报道合力。从9月14日14时起,苏州广电“看苏州”“苏周到”双平台客户端在首页置顶位置推出72小时实时滚动直播。苏州广电各账号联动中国天气网及苏州10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集成“1+10”本地直播视频流。与此同时,包括应急屏、 公交、 轨交移动电视等在内的共计33335块户外电子屏也同步实时滚动播出相关信息。晚间,“苏州新闻”“社会传真”“直播苏州”等电视栏目推出《迎战台风“贝碧嘉”》特别报道,小屏产品反哺大屏,实现了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联动互通。仅72小时,苏州广电全媒体直播及相关短视频、图文报道的全网总阅读量已达5.4亿,12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4次登上今日头条全国热榜,8次登上抖音全国热榜。截至目前,苏州广电重点新媒体产品全网总点击量已突破182亿。正是通过这种“真融”“深融”,提高了各部门间的协调、协作能力及战斗力,保障了所有环节的紧密联系与高效有序。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城市台在坚守理想使命、恪守党性的同时,要勇于对固有体制机制进行理性解构重构,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与利用。

审时度势:融媒实践要把握观念、视野、格局
资源整合不仅仅是平台的整合,也是新闻创新要素的整合。在全国7000多万名工程师中,苏州就拥有100多万,他们是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进发的持续动力。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苏州广电汇聚本台及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精兵强将组成多个摄制组,推出23集全媒体系列报道《中国工程师》,既充分调动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也实现了所有参与主体的全网矩阵传播。该系列节目全网阅读量破亿,入选“党的二十大融媒报道”全国优秀作品案例。
2022年,苏州广电携手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创作专题片《一线调研:信心从何来?》,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江苏省县级融媒体的首次获奖,也是昆山媒体最高新闻荣誉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23年,苏州广电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采写《中美乐团上演“茉莉香飘〈茉莉花〉”》,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此次合作,成为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平面媒体与视频媒体资源共享、取长补短、融合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闻报道“跨域”“跨界”融合的实质,是主流媒体在守正前提下开放性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顺应新时代传播生态、催生新动能的新路径。
2024年,苏州广电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第四十年。国庆前夕,苏州广电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3家媒体的多路记者辗转巴黎、北京、南京、苏州等地进行采访,推出全媒体报道《40年,奥运首金报祖国》。从1984年的洛杉矶到2024年的巴黎,从张家港市东莱小学到北京天安门,报道以一次次国旗升起为主线,串联起40年间中国体育健儿与奋进的中国一路同行、拼搏向上的动人故事。作品上线第二天,就获得中央网信办的全网推荐。有了央媒“朋友圈”的加持,城市台的站位更高、视野更宽;有了县融“朋友圈”的助力,城市台的触角更深、更接地气。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新舆论生态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传播生态逐步形成。融,是对原有资源要素的解构扬弃及重构优化;合,是在资源要素厘清重构后,形成新的动力。

内容为王:“变” 与 “不变” 中的永恒定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苏州,是一座兼具古韵今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文资源厚积薄发的城市。作为城市台,要在地方特色与重大命题的契合上巧做文章,通过宏大叙事中的江南笔触,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立足苏州、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苏州故事。
以《茉莉花》的创作为例。2023年11月14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抵达苏州,开启访华50周年纪念演出第三站的表演。记者在前期对接中了解到,此次巡演在苏州站特意把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压轴曲目,而《茉莉花》也正是当年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的曲目之一。为尽地主之谊,与费城交响乐团联袂演出的苏州交响乐团想为美国乐手们送上茉莉花手环,希望媒体在24小时内能找到花源,并招募到能做出21个有特殊连接要求手环的志愿者。同一支交响乐团、50年的时间跨度及茉莉花“开放之花”“友谊之花”的美好寓意,凸显出这个题材的特殊意义和新闻价值。
苏州广电和中国青年报社在第一时间形成高度共识,兵分多路,见证并记录了这21串茉莉花手环制作背后的故事。茉莉花是苏州虎丘地区的“三花”之一,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园艺文化。送给美国乐手的21个手环,凝聚着中国人民对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祝愿。
该作品在后续发布中,继续央地县联动、全媒体发力。除了文字消息,还同步推出短视频、 专题及纪录片。2023年11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对该作品进行多语种译制,登上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及海外社交平台。中国记协以中国新闻奖“评委会评委推荐语”的方式公布对这件作品的点评,称赞其以故事化的手法,真切描述了苏州交响乐团精心准备茉莉花手串送给费城客人情真意切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和公共外交的魅力与生命力,也呈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无论传播生态如何变化,内容为王是永恒定律。只有不断提供有深度、有广度的内容,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网络表达的年轻语态,持续提升传播质量的主流媒体,才可能站上信息供应链的顶端。

融合质变:“破” 与 “立” 间的媒体迭代与变革
与众多城市台一样,苏州广电也曾困顿于无法上星、 “地产地销”的窘境。当下,新传播生态给曾经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也带来面向全网甚至全球受众的机遇。
早在2017年,苏州广电“蟹视频”融媒工作室就尝试将电视栏目中每天最有新闻热点的选题进行二次创作,形成更具冲击力的“现场同期声+大字幕+快配乐+特效后制”短视频进行全网分发,将苏州正能量故事传播到全网。在一次有关苏州120接线员联合110救人事件的报道中,从获得新闻线索、重审原始素材、提炼新闻眼到新媒体二次创作、大小屏同步发力,报道迅速登上微博全国热搜,仅两天,全网话题阅读量即破4亿。
在短视频的“融”探索中,要善于用“大屏”催生“小屏”、以“小屏”反哺“大屏”。内容生产依靠的是持续进发的动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仅2024年,“蟹视频”就发布各类短视频2931条,500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大央媒转发,同比增长近30%;80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排行榜,其中有5次登上全国热搜第一名,同比增长约150%;近1600次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排行榜,同比增长300%;2024年全年,“蟹视频”移动端相关产品全网总传播量超42亿。
有了“蟹视频”的成功经验,2019年,苏州广电又启动新的融媒品牌项目“暖视频”;2021年,融媒文化品牌项目“长忆是江南”应运而生。2022年,这两个栏目均获国家广电总局“新时代·新品牌·新影响”广电媒体融合产品品牌,苏州广电成为当年全国唯一一家有两个新媒体品牌同时入选的地市级城市台。 

结  语 
融合发展是新技术推动下的一次主流媒体与时俱进的跨越。这场媒体变革,正经历一个不断进化、优化、迭代的过程。作为地方主流媒体,苏州广电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重组资源、重构体系、重塑流程,汇聚起各层级专业媒体和广阔社会的不息动能,在融合创新之路上,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努力实现多平台、正能量价值变现。
(作者系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融媒新闻中心采制部主任)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5年3月(上)。
责任编辑:陈利云
新媒体编辑:喻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