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由中国互联网音频行业领军者喜马拉雅与保险行业标杆企业太平洋产险联合打造的播客视频化节目——《行走的思考》重磅发布。
这档跨界共创的深度思考类节目,以“思行大千世界 内观百态人生”为创作理念,通过12集“播客+视频”双重制作手法的全新创作模式,展现出6位在人生旅途中果敢向前的行者,在人生长河中的突围与坚守,开创“视听融合叙事+品牌价值共振”的行业合作新范式。
行业洞察:播客视频化的创新求索
在全球数字内容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播客视频化已成为重塑内容生态的重要趋势。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国际平台已实现视频播客渗透率的突破,而国内视听融合赛道仍处于初级阶段。
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傅海波在发布会上指出:作为国内领先的音频平台,截至2023年底,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达3.03亿,移动端活跃用户平均每日收听时长达130分钟,车机端日均收听时长为65分钟。用户呈现三大核心特征:占据主流的泛娱乐人群、推动社会发展的泛价值人群及具备消费潜力的亲子家庭。 “播客将成为内容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傅海波强调,在AI技术驱动下,平台将坚持精品化路线。
太平洋产险总经理助理叶明满则强调:将聚焦三大场景深化内容共创,依托车载场景超5000万用户基础,打造行车安全知识库;针对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开发适合银发群体及少儿保障科普内容;联动年轻用户群体,构建UGC保险知识生态。叶明满强调:“国有企业需主动承担风险预防的社会责任。”未来双方将整合多渠道传播矩阵,探索“专业机构+用户共创”的内容生产新路径,助推保险行业知识普惠。
内容创新:行走叙事开启认知升维
本节目突破播客节目的静态框架,交融了“动态对话”制作模式,满足了“视觉+听觉”双通道信息接收需求。节目主理人爱哲携其14年故事挖掘功力,与嘉宾在具象化的人生场景中展开思辨——消防车呼啸而过的街巷、泳池激荡的水花间、卡车穿越的旷野里……每个场景都是叙事语境的延伸。正如爱哲所说,“我是一个播客主理人,通过声音讲述故事是我的日常,但我这次收集故事的方式有点不一样,播客视频化是我们的一次全新尝试,从听讲述者的声音,到走进他们的生活,让我们在时间的旅程里边走边聊……”
在首期曝光的节目中,摄像机跟随上海市普陀区宜昌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王彦升穿越警铃骤响的走廊,记录下抢险装备检查的仪式感与出警时刻的条件反射。当王彦升谈起“我们是距离死亡最近的职业”时,观众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燃烧的楼宇和训练场结霜的单杠。观众们定能在视听交响中读懂“守护者”三个字的分量,这种沉浸式叙事正契合Z世代“在场体验”的内容消费诉求,而首期节目探讨的消防员职业背后的勇气与责任感,也是00后成长中需要汲取的养分。
价值共振:商业向善的时代注脚
作为金融与科技企业的跨界之作,节目深层价值在于构建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通道。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6位行者的实践哲学:消防队长的预案思维、铁三教练的极限突破、卡车画家的情怀与浪漫。他们的故事里,不一定有那个确定的答案,但一定会触发你人生前行路上的思考,他们身处不同的行业,也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最终他们都选择在时代浪潮里逆流而上。
《行走的思考》节目嘉宾、上海普陀宜昌消防站指导员王彦升分享了让他想起会眼眶发热的“非救援瞬间”。他表示:“逆行不是专属标签,而是每个奋斗者的精神契约”。退役运动员素素队长也表示:“我觉得人生要有意义,要有力量,要有真实,奖牌会褪色,真实永远存续。”这种价值共情正在产生裂变效应,他们的真实与坚守也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热烈的掌声回荡在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生态布局:播客视频化的序章
《行走的思考》的诞生标志着喜马拉雅在中文播客领域的一次全新探索。在这个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行走的思考》选择用深度的行走对抗浮躁,用真实的碰撞唤醒思考。值得期待的是,喜马拉雅将推出更多优质节目:国内首档全场景沉浸式播客恋综即将上线,让听众在通勤、运动等生活场景中体验“声临其境”的情感共振;系列旅行节目将携用户穿行200座城市,用独特的视角解码城市肌理,以艺术家的独白重构城市声景,未来更多精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