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截止收盘,沪指几乎平盘报收,收报3369.98点;深证成指跌0.43%,收报10649.08点;创业板指跌0.33%,收报2145.48点。
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逆势大涨,兰石重装等10余股涨停。化工等周期板块表现活跃,山东海化等涨停。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2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25亿。
今日,在A股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开盘半个小时内,可控核聚变板块指数的涨幅就超过了6.5%,截至收盘,板块指数涨幅仍超过5%。久盛电气20cm涨停,大西洋、兰石重装、海陆重工、弘讯科技、融发核电、永鼎股份、国机重装等近10股10cm涨停。
在二级市场上,近7个月的时间内,可控核聚变板块有6个月的时间是上涨的,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超过80%。
从消息面来看,可控核聚变板块可谓好消息不断。2024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将核聚变列为重点未来产业,提出“超前布局、梯次培育”;2025年1月20日,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燃烧”,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月28日,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相继公告,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聚变公司”),投资金额分别为10亿元、7.5亿元。中国核电表示,公司参股聚变公司旨在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推动聚变产业发展,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浙能电力称,聚变公司的技术研发方向和未来的产业化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公司参股聚变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
2025年3月5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建设进入全面加速阶段;BEST装置将使用真实的原料氘和氚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计划在2027年建设完成,并在全球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
另外,进入2025年以来,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加速,聚变新能、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等公司密集招标,累计采购项目约46项。聚变新能采购包括水冷系统水泵、水冷系统6000T 冷却塔等项目。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采购170GHz回旋管、高压氦气回收压缩机以及CRAFT直线装置激光焊接机等项目。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2025年1月发布的《2024年国际能源科技发展态势分析》显示,全球主要国家开启新一轮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加速发展:1)美国在战略规划、试验进展与商业化领域同时发展,既实现多次复现正增益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又将建造全球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2)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和能量奇点公司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均实现突破。3)德国计划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
中信证券表示,全球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外建设、试验需求释放过程将利好相关产业链环节。
多只高位股异动
继昨日上演“地天板”后,雪龙集团今日盘中又上演“天地板”走势,尾盘再度拉升,收盘上涨3.37%,全日成交超8亿元。
公司昨日晚间提示,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同期行业涨幅,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3月24日,公司股票换手率为13.18%,振幅达到19.99%。鉴于公司股票价格短期涨幅较大,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双林股份盘中强势拉升,最高攀升至77.77元/股的历史高位,随后快速跳水,收盘跌逾12%,全日成交50.7亿元。
公司日前提示,截至目前,公司的滚柱丝杠产品仅完成相关样品研发,尚未获得定点或实现营业收入,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此外,近3个交易日涨超50%的海默科技大跌逾13%,公司日前公告称,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注意到近期市场对“深海科技”相关概念关注度较高,公司水下多相流量计是深海油气生产装备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很小,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3连板的亚星锚链午后跌停,公司昨日晚间提示,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公司关注到近期海洋经济概念受市场关注度较高。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船用锚链和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对业绩无影响。对未来产品销量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