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队在主场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面临着多人受伤和停赛的问题,伊万科维奇无法派出最强阵容。
2.尽管如此,国足在比赛中还是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势,但在战术层面仍然遭到全面压制。
3.伊万科维奇的排兵布阵存在诸多问题,如双前锋组合无法有效牵制对手,导致球队失球。
4.在下半场,国足在压力下打出了一个看起来没那么糟糕的半场,但无法改变败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甩锅?伊万:联赛刚开,队员状态不好,我们原本目标就是小组前4
上一场输给沙特,并没有影响到中国队球迷在这个主场的热情。
在这场有望创造国足历史最高上座率的比赛中,中国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多人的受伤和停赛导致伊万科维奇无法派出自己理想中的最强阵容。
当然了,即便派出最强阵容,国足也很难在主场战胜澳大利亚,然而,即便可能性极低的前两名本就不是国足该奢望的目标,但在争夺附加赛的路上,少丢几个球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可是,伊万科维奇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主场对阵澳大利亚的这场比赛,伊万科维奇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变。
和上一场比赛相比,伊万科维奇仅仅是用徐皓阳替换了遭到禁赛的林良铭,另外就是后腰位置上,改由黄政宇出场,包括后卫线上也因此做出了调整。
所以,和上一场比赛相比,你可以认为国足的防守稍有加强,但这个提升建立在上一场偏向冒进的思路之上,而且在进攻端,依然是张玉宁和韦世豪这样一大一小的双前锋组合,面对澳大利亚的中卫,而且是三后卫体系,效果如何其实不必多想。
而且,国足似乎从首回合对阵澳大利亚的败局中,丝毫没有吸取教训,因为开场不到1分钟,李磊就在覆盖边路时上了大动作,差点吃到黄牌:
不到2分钟,澳大利亚就在运转中,从左肋到中路,再到弱侧,将空间全部打开,顺利联系到了弱侧:
不到3分钟,另一侧也如法炮制:
而且在此之后,不管是肋部倒三角,还是边路传中,都已经形成了威胁:
几乎从这个时候,就要认清一个事实:国足在战术层面已经遭到了全面压制,因为伊万科维奇钟爱的菱形中场,最忌讳对手将两条边路快速、高频地连接在一起。
这样的事情,在之后的10分钟内多次出现:
而在中国队这边,大脚质量并不算好:
面对澳大利亚,这一点其实是不同感到意外的,你本身在对抗层面就不会有太高的胜率,但最为吊诡的一点是:
如果你的建立进攻的方式以大脚和长传为主,那么你为什么在首发中,只有张玉宁这样一个能够参与对抗的点位?
反观澳大利亚,人家可是用扎扎实实的对抗能力打破了国足的高位逼抢,从而规避了自己脚下其实没有那么灵活和纯熟的问题:
所以在防守无法限制对手,进攻无法打击到对手的情况下,中国队的丢球只是时间问题,早早晚晚。
最终,这一刻发生在第16分钟:
主场丢球,国足自然寻求要扳回一点场面,他们在防守中上了一点强度,终于克制住了对手的横向联系:
而且通过韦世豪等人在外围的传导,打出了一些进攻尝试:
但这个时候,问题就又来了:
如果韦世豪在二线才能发挥,你为什么要把他放在前锋线上?那么当韦世豪来到了二线位置上,锋线位置只剩张玉宁自己,他该如何牵制对方多达三名中卫的注意力?
所以在这两场比赛,伊万科维奇的排兵布阵有着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不禁让我们之前对他的改观需要重新产生怀疑,他恐怕还是不太知道自己是如何赢下的巴林和印尼,就像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小负韩国的。
于是在非常有限的两次进攻尝试之后,中国队在第29分钟丢掉第二球:
毫无疑问,赛后的矛头会指向王大雷,但国足的战术崩溃早在前场就已经产生。
此球的外围发展过程,还是澳大利亚通过传导快速联系到了弱侧的左路,而在这个局部,你可以看到作为前腰的曹永竞完全没有观察身后的对手,这使得对方从他脚边的线路开始了横向转移: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前腰没有卡线的意识,菱形中场就会直接暴露宽度不足的天然弊病,被对手联系到弱侧,从而发动进攻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而在这之后,这一侧的边中场谢文能早在开局阶段就已经吃到了黄牌,所以李磊需要的外围帮助会被打上一个折扣,澳大利亚就从他俩之间穿出:
丢球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就是如此,只不过最后的形式是门将的失误。
此球一丢,这场比赛实际上也就没有了太多意义。
尽管曹永竞在此后的对抗中无法坚持,伊万科维奇被迫早早换上拜合拉木,这让国足很快就发展出了一次反击:
并且韦世豪在外围起脚,这几乎是国足的第一脚射门:
但伊万科维奇在全新的三人组中,居然选择了让拜合拉木直接对位换下曹永竞,这一思路只会让我们对他产生了更多的怀疑。
上半场比赛也就在这样无可奈何的状态下结束了,而在主场面对两球落后的困境,取分几乎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唯一的悬念,无非就是能否让净胜球数据变得不要更难看。
所以在半场回来之后,国足再次进行换人,用全新归化而来的塞尔吉尼奥换下了韦世豪,这次终于不是对位,而是形成了张玉宁+拜合拉木的正常的双前锋组合,塞尔吉尼奥出现在他们的身后位置。
另外,中国队在下半场抢了一个开局,于是这套全新的三人组,终于让到场的7万+球迷看到了一些内容:
尤其是这次射门,双前锋接连做轴架炮,为塞尔吉尼奥送上了攻门的机会:
这才是国足从0-7惨败于日本,一度遭遇三连败的表现逐渐有所好转的基础,但不要问我这套双前锋+二线进攻手的组合为何会在这两场比赛被弃用,直至被逼到墙角才想起来,请去问伊万科维奇。
所以在这个思路之下,中国队终于打出了应有的强度,而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上半场显得相当毛躁的黄政宇的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两条边路被对手轻松联系的场景很少出现了,甚至澳大利亚无法有效打出反制,以此打断国足的势头。
直至被国足围攻了近15分钟之后,60分钟区间,澳大利亚才重新打回到国足的半场:
而在比赛后半段,国足继续换人,尝试着在双前锋的带动下维持强度,争取扳回一球,但两场比赛的要命时刻,都在独自做牛马的张玉宁已经无法坚持。
这样一来,双前锋的强度无法维持在高位,之后的进攻也就是有一搭无一搭了:
但是在这个下半场,国足至少没有让澳大利亚继续进球,这个结果,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伊万科维奇。
两场比赛,两场输球。
第一场有红牌因素,第二场有门将失误,这两个注定在赛后会成为最大热门的关键点,会让外界的很多人无法看清伊万科维奇的问题,矛头也会因此指向球员,从而继续产生“换谁都一样”的观点。
所以,伊万科维奇非常幸运,因为不仅是在球迷群体,决策层也会如此,伊万科维奇在这段时间面对的压力,显然不会像去年9月国际比赛日之后那么大。
然而,即便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伊万科维奇的问题也重新浮出了水面,他的排兵布阵,让国足失去了把这个小组形势继续搞乱的可能性。
在这两场比赛之前,5支球队同积6分,国足趁机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彻底没有了。
所以,我们不会因为红牌因素和球员失误,就忽视伊万科维奇暴露出的战术问题,毕竟澳大利亚这个对手的下半场表现,就证明了他们其实没有足够的战术强度。
在这样的人员特点下,尝试着追逐目前欧洲足坛也在流行的343体系下的控制思路,他们的教练也是拎不清楚。
但是,在主场7万+球迷的帮助下,国足无法从开场就和对手进行周旋,早早面对0-2的终极困局,最终只能在应激反应下,打出一个看起来没那么糟糕的下半场。
这一切都证明了伊万科维奇的水平,这个载入史册的上座率,发生在他的任下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