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3月25日消息(记者汪晓青)3月下旬,高原的天气犹如娃娃脸,说变就变,时而温暖如春,时而寒冷似冬。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苏志村,近40万尾罗氏沼虾在陆基圆锥桶内自在游弋。
罗氏沼虾“落户”青藏高原(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高寒缺氧、气候寒冷的青藏高原,也能养活罗氏沼虾?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已经成真。
2024年,循化县通过引入“淡水虾王”——罗氏沼虾,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探索出了一条高原特色水产养殖新路径。
韩成查看虾苗长势(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罗氏沼虾为热带和亚热带的虾类,对水温、水质要求苛刻。为了成功试养罗氏沼虾,青海康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成于2024年11月引进48万尾虾苗,在6个陆基圆锥桶内试养。历经90天完成3次蜕壳周期,终于成功试养出罗氏沼虾。
“冬天温度低,试养风险大,我们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将水温维持在27度左右,适宜罗氏沼虾的生长。”据青海康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水产养殖技术员王桂荣介绍,为了保证温棚内的温度恒定且适宜虾苗生长,温棚内装备了加热棒、暖风机、棉被等设施。此外,每个养殖池都安装了智能“水体检员”,实时监测水质情况。
罗氏沼虾“落户”青藏高原(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已经度过了最艰难、最具挑战的阶段了,现在我们第一批试养的虾苗已经成功,成长和销售情况都算不错,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韩成说。
罗氏沼虾生长周期短、出肉率高、市场需求旺,可以有力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增收。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激发水产养殖活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在循化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的助力引导下,青海康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与查汗都斯乡红光下村签订水产陆基养殖场租赁协议,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规模产业化养殖模式。
罗氏沼虾“落户”青藏高原(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再过20多天,新的养殖基地就可以开始试养,我们扩大养殖规模准备了40个陆基圆锥桶,计划由公司提供优质虾苗和技术支持,农户负责生态化养殖管理,公司统一收购销售,抵御小农户的市场销售风险,实现互利互惠。”韩成说。
高原入春,气候转暖,气温日渐攀升,在高原温棚中游动着的罗氏沼虾,将会迎来茁壮成长的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