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当古法窑变遇上智能温控,八百年非遗砂罐实“火”!

日前,北湖区何氏陶艺有限公司的非遗工坊内,陈列着各式形态古朴的砂杯、砂盘、砂钵。“用鲁塘砂罐炖肉,无腥膻气;用它煎药,药性不变……”手捧如墨的茶杯,鲁塘砂罐第二十代传承人何善平向游客介绍自己烧制的宝贝。

图片

鲁塘砂罐是北湖区鲁塘镇上鲁塘村出产的一种特色工艺器皿,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2023年,鲁塘砂罐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们的砂罐看起来古朴、粗犷,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何善平介绍,鲁塘砂罐主要以当地特有的“鸡蛋黄泥”为原料,经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其烧制技艺与原始制陶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更纯熟、独特和精细。

时代在发展,何善平也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他大胆尝试将现代温控技术融入传统烧制流程,让火候控制更加精准,大大提高了烧制成品率。

“如今,鲁塘砂罐的烧制温度已提升至1260摄氏度,砂罐的品质进一步优化,罐身更加坚固,色泽更加温润,实用性和美观度都更上一层楼。”何善平骄傲地说。

图片

传承之路,何善平不孤单。2016年,儿子何海江放弃在广东的工作,回乡继承家业。父子俩一人着手改进烧制工艺,不断尝试半机械化生产;一人则针对市场消费需求,研发新产品。

图片

他们投资100多万元购进球磨、制坯等机械,反复改良原料配方和机械设备,终于将成品率从60%一路提升至95%。“我们十几个师傅,每人每天可以做出60个左右的成品。”何善平说。

图片

为了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鲁塘砂罐除了加入“唤醒老屋”行动外,还入驻了郴州长卷文化旅游区的北湖非遗馆,入选了郴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帮扶项目。何善平还在工坊开启网络直播,运用互联网拓宽销路。在多方带动下,鲁塘砂罐的年产值已由2011年的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百万元。

在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间,鲁塘砂罐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图片
来源 | 郴州日报

编辑 | 颜丽婷

一审 | 方苡菲  二审 | 李华  终审 | 谢慧琼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