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定调?绍伊古宣布中俄军事合作变“例行”,确认两国合作前景

3月20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正向“例行化”方向发展,并透露未来两国将在亚太地区继续实施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并计划展开更多的海军演习。

图片

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固,也释放了明确信号:中俄合作将不受外界局势的影响,成为长期稳定的重要国际力量。

这一声明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美国的密切关切。

当前,俄乌冲突持续,美国正在试图拉拢俄罗斯以缓和局势,并以改善俄美关系为筹码来削弱中俄合作。

图片

然而,绍伊古的表态却明确表达了俄罗斯对中俄合作的坚定立场。

中俄军事合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中俄军事合作逐渐升级,从联合军演到战略巡航,双方的协作频率和深度不断加大。

2024年7月,中俄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就曾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州防空识别区,直接对美方形成威胁。

这种合作不仅是军事层面的配合,更是两国对外界释放的战略信号:中俄已成为稳固的合作伙伴。

图片

绍伊古特别强调“例行性”这一词,它意味着中俄的军事合作正从阶段性拓展为长期化、制度化。

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联合行动,中俄正在通过战略巡航和海上演习形成更加紧密的协作机制。

这一趋势不仅增强了两国的军事威慑力,也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构成了挑战。

美国的反应与中俄关系的稳定性

美国方面对中俄合作的加深表现出明显的焦虑。

图片

2025年2月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频繁与俄罗斯接触,试图通过推动“逐步停火”措施缓和俄乌冲突,并希望以此拉近美俄关系。

在国际博弈中,美国长期以来都试图通过分化中俄来削弱其对自身的威胁。

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中俄合作对美国形成了直接压力。

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中俄走在一起”,并将中俄合作的加深部分归因于拜登政府未能有效遏制两国关系的发展。

图片

这种表态反映了美国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担忧,同时也揭示出美俄接触背后试图“挑拨”中俄关系的意图。

尽管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俄方的选择空间有限。

俄罗斯目前受到西方制裁,而中国是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伙伴。

俄智囊杜金也曾表示,普京政府不会“背叛”中国。

图片

中俄合作是基于长期的战略需要和共同的利益,不会轻易受到外部因素左右。

太空与核能合作:中俄关系的新方向

除了军事领域,绍伊古还提到中俄在太空和核能领域的合作潜力。

这一表态进一步扩大了中俄合作的范围,并指向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俄罗斯在航天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中国近年来在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图片

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其科技实力,还可以在全球航天中对美欧霸权形成反制。

核能领域同样是两国合作的重要方向。

苏联时期俄罗斯就是核能大国,而中国近年来在核技术研发和核电站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图片

两国在核能技术、市场开发等方面合作,不仅能提升能源安全,也能在国际能源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国际格局中的中俄合作走向

未来,中俄合作的走向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俄乌冲突的后续发展、美国的外交策略以及欧洲国家的态度,都可能对中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从目前来看,中俄合作仍具备强大的内生动力。

图片

首先,中俄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选择,而非短期的政治交易。

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科技领域,双方的合作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国际局势的复杂性也促使中俄加强协作,以应对外部挑战。

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中俄的联合行动对美方形成了明确的战略牵制。

未来,中俄在人工智能、能源开发等领域是否会深化合作,值得关注。

图片

如果两国能够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展开协作,将进一步巩固其战略伙伴关系,并对全球力量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结语

绍伊古的表态定义了中俄军事合作的新阶段,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清晰的信号:中俄合作将更加稳定和长期化。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拉拢俄罗斯来削弱这一合作,但从目前来看,中俄关系的牢固基石并不会轻易撼动。

在未来的全球博弈中,中俄合作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可能在太空、核能等更广泛的领域对国际格局形成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俄合作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对华关系,绍伊古最新发声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