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3月25日讯(通讯员 梁莹 丁华珍 记者 朱鼎兆)淮安市民管某(化姓)因精神分裂症入住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十六区病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正处于康复期的他平时酷爱文学与字画,为了感谢医护人员对他的照顾,他耗时40余天在病房手绘百米长卷,以诗词、书画的形式记录将医护人员照顾他的点点滴滴。
24日早晨,当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十六区主任于名超带领团队查房快结束时,管某郑重拉着主任来到走廊。在于主任疑惑的神情里,管某展开一卷红绸装裱的宣纸:只见宽0.9米的卷轴绵延铺展,百余首诗词与数十幅水墨小品错落有致,每一处墨迹都记录着特殊的治疗时光。医护人员发现,那些查房时的问候、配药时的叮嘱,此刻都化作了纸上的诗句与画影。
管某是一位对字画有着深厚兴趣的患者,曾因疾病的困扰而一度迷失方向。然而,自入住淮安三院十六区以来,在于名超主任和床位医生王俊杰的精心治疗与深切关怀下,他逐渐找回了生命的色彩。科室护士长席金荣和床位护士李扬勇不仅时刻关注他的病情,更鼓励他勇敢展示自己的爱好与才华,甚至为他精心购置了笔墨纸砚。
管某深情地表示,生病是不幸的,但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温度的科室得到治疗又是幸运的。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治愈了他的身体,更给予了他心理上的巨大支持与鼓励。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他特意创作了这幅长达100米的字画,以艺术的方式传递出心中的感动与谢意。长达四十余天的时间里,每日晨曦初露时,管某便伏案挥毫。揭开卷尾的朱红印章,管某说道:“这笔墨里蘸着你们给我的勇气。”
“当读懂了这幅流淌真情的卷轴,我们知道,在药物之外还有另一种治愈的力量。”于名超主任轻抚宣纸感慨。随着创作推进,管某的药物剂量逐渐减少。更令医护欣慰的是,他主动为病友示范提腕运笔,带动多人尝试用书画记录日常。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