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4日(清明节)九时五十分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3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浩斌等人介绍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筹备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内涵更深化、形式更新颖、嘉宾更具代表性
今年的典礼有这些不同……
冯浩斌介绍,今年公祭典礼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共有九项仪程:第一项,全体肃立、击鼓鸣钟;第二项,唱《黄帝颂》;第三项,敬献花篮;第四项,恭读祭文;第五项,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第六项,乐舞告祭;第七项,龙飞中华;第八项,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第九项,种植桥山柏。
相较往年,今年的清明公祭典礼活动内涵进一步深化,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秉承最高祭礼规格,将“典前序礼”与“公祭典礼”融为一体,对敬献花篮、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等环节组织工作进行优化,典礼将更具神圣感、礼仪感和人文内涵。
嘉宾邀请更具代表性。今年重点邀请港澳台侨等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时代楷模、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陕西好人、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楷模代表,奥运冠军代表,宗教界、文化艺术界代表;捐资助建黄帝陵的代表等各方面宾客约350人参加典礼。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将邀请更多台湾方面代表,共同参加公祭典礼和同期筹办多项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今年的典礼还将现场祭祀与网络祭祀相结合,优化提升了“中华云祭祖”功能板块和操作界面。在典礼期间,策划了“我心中的黄帝陵”青少年书画活动,本次活动将走出陕西,面向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中小学生发起作品征集,在启动仪式现场将展示往届优秀作品、举行赠画仪式,并组织300名青少年共绘黄帝文化主题百米长卷。
今年的典礼更加注重规范节俭,严格按照举办节庆活动和《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认真遵循“庄严肃穆、规范有序、安全节俭”办活动的原则,严控活动规模,精简缩减投入,加强经费监管,接受社会监督。
700余位演职人员月底前往黄帝陵现场排练
演出筹备到这个阶段了……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吉蕾介绍,为做好今年典礼演出工作,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聘请陕西师范大学刘姬娜教授担任总导演、韩晓勇教授担任副总导演,负责典礼演出工作。2025年,将继续按照标准版的仪程仪轨实施公祭典礼文艺演出。包括《典前序礼》《公祭典礼》两部分。
《典前序礼》9:19—9:49,把从印池广场迎宾、集结、仪仗、景行、庙祀等列为典前的先导流程,通过内伸外延的样态转化,纳入公祭典礼整体仪轨的统一设计,成为公祭典礼自然得体的组成部分。典前序礼由“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组成。
《公祭典礼》9:50―10:40,共有九项仪程仪轨。其中,第二项唱《黄帝颂》,歌词选自1937年毛泽东《祭黄帝文》,由作曲家印青谱曲,表达全球黄帝子孙对始祖轩辕黄帝无尚崇敬无限感恩的共同心声。第六项《乐舞告祭》,突出祭典乐舞的文化感、礼仪感,是清明公祭典礼很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一个精彩亮点。第七项《龙飞中华》,一条长56米造型的中华飞龙,从中心祭台盘旋腾跃而起,披着金色阳光扶摇直上,飞向寥廓悠远的蓝天,形成传说中的“黄帝飞升”和“龙驭桥山”文化象征意义上的前后呼应。
文艺演出包括典前序礼中的“山门景行”、“礼乐庙祀”和公祭典礼中的“击鼓鸣钟”、“唱黄帝颂”、“乐舞告祭”和“龙飞中华”。演出任务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单位承担,演员共计500余人。典礼现场音响和演出服务保障由陕西省演出有限公司承担。全体演职人员700余人。
据介绍,2月26日上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演出工作推进会和编导工作会,正式启动演出排练工作。以周为工作单位,倒排工期,抓紧演出排练。为确保演出顺利进行,每舞段均配备2-4名备用演员,全程参加排练和预演。3月22日,全体演职人员在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进行了合成排练。近期,所有舞段正在进一步细化排练,打磨提升。
下一步,3月31日至4月4日,全体演职人员将在黄帝陵进行现场排练;4月4日上午,正式演出。
发布会上还提到,《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将于2025年4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黄帝陵保护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常彭朵